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進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蘆山抗震救災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多難興邦。”“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越是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2013年4月24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災害無法抗拒,地震慘絕人寰。但是,任何災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因為我們身后有強大的祖國,更有中央領導與災區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情牽情。我們經歷過多災多難、大災大難的考驗,我們有抗震救災積累起來的經驗。“多難興邦”,“多難礪黨”。經過災難洗禮的民族更加堅強,經歷艱苦磨煉的政黨,更加先進並深得人心。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災難,讓我們這個民族鑄就了“第一時間”的品牌。連日來,發生在四川蘆山的強烈地震,牽動著黨中央的心,牽動著全國各族人民的情。地震發生后,黨中央運籌帷幄,果斷決策,及時啟動一級響應機制,迅速調集各種救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第一時間作出批示、指示,強調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地震發生5小時后——4月20日下午1時許,受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飛赴災區察看災情,現場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心系災區,情牽群眾。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在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工作要求。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從中央有關部門到四川省各級黨委、政府,從地震災區到全國各地、世界各國,抗震救災的巨大正能量迅速形成,並向災區積聚。一場緊張有序、爭分奪秒的抗震救災斗爭,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結合過渡的大山裡迅速展開……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需要的不是彷徨和猶豫,也不是無謂的議論和爭論,而是快速反應的實際行動和艱苦卓絕的戰斗。蘆山地震發生后,實干精神、奉獻精神成了抗震救災的主旋律。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作出部署並迅速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通過電話或會議掌握了解災區情況,並提出要求,鼓舞災區群眾和參與抗震救災的戰士。李克強總理在災區的24小時,深入一線察看災情,科學調度、沉著指揮,一點一滴踐行了務實之風,“一粥一菜”見証了親民之情。武警官兵、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充分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用生命和汗水贏得了抗震救災的先機,同時也增強了災區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這是黨的根本宗旨和理念,也是抗震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黨中央反復強調“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數以萬計的救援人員夜以繼日,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時間寶貴,救人第一!中南海與災區人民情相通、心相連。從“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到要求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全力搶救受困群眾,全力救治傷員”,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對救人提出了鮮明要求。在四川蘆山抗震救災現場,李克強提出,72小時黃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擱,首先要把埋在廢墟裡的群眾搶救出來。要把每一片廢墟的邊邊角角都搜索到,確保一個不漏。黨中央的一系列要求,為蘆山地震救災明確了工作重點。“隻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放棄”,黨中央的要求鼓舞著在前線日夜奮戰的各路救援大軍,將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這一刻,生命的意義得到最大彰顯,群眾的利益被高高舉過頭頂。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難到來,我們這個民族空前團結。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緊急馳援、守望相助,愛心和力量在這一刻空前積聚。科學救援,理性支援。中組部向災區撥出300萬救災黨費。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各部門各行業企業和公益組織,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以及華人華僑、留學生、中資機構工作人員紛紛捐款捐物,災難面前,涌動著大愛無疆的溫情……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23日下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指出,當前,抗震救災工作面臨的任務繁重而艱巨,要把抗震救災作為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科學的方法,堅決完成好抗震救災這項重大任務。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地震災害可以摧毀我們的家園熱土,可以奪去我們的生命財產,但壓不垮我們的脊梁、震不碎我們追夢的心。越是在大災大難面前,越能體現出中央與群眾的魚水深情,越能凝聚起戰勝困難、和衷共濟的信心和力量。“我們的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風險和挑戰。”“隻要我們有准備,團結一心,共同應對,就完全能夠從容應對征途上的各種復雜局面,戰勝各種可能出現的艱難險阻。”總書記堅定有力的話語,在人們的心頭久久回響。有中央領導與災區群眾的心手相連,有全國人民的守望相助,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能戰勝這場自然災害,災區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園,中國夢一定能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