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黨中央帶頭執行作風建設“八項規定”,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響應,在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方面有新的舉措、新的成效。但也要注意到干部作風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有虛假性、迷惑性。評價作風建設成效,要突出長效性、整體性,看是否做到“三個一致”。
一看是否言行一致。有些干部習慣說一套做一套,說的與做的背道而馳。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要看其表態是否誠懇,認識是否深刻﹔如此,其行為才有精神支撐。要看其能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將自己說出的話當做最庄嚴的承諾去踐行﹔否則,就証明缺乏作風建設的誠意和執行力。實際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防止以言取人、因言廢人,對越是說得好的干部,越要注意分析其是否干得好﹔對於言行不一的,要幫助查找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使之做到言行一致、取信於民。
二看是否上下一致。有些干部是“兩面派”,對上唯唯諾諾,甚至為了迎合領導搞形式主義﹔對下則頤指氣使,對合理建議不能虛心採納,對合理訴求不能及時回應。因此,要提高上級評價的公正性,引導上級領導從工作而不是從個人喜好出發評價干部﹔更重要的是,要暢通下級評價和群眾評價的渠道,提高群眾評價的影響權重,引導干部將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相結合。對干部作風評價上下不一致的,既要看是否干部唯上不唯實,還要看是否因敢抓敢管而得罪了人,從而真正對干部負責、為干部做主,形成對干部公正客觀的評價。
三看是否表裡一致。作風建設諸多問題中,群眾最反感的就是一些工作表裡不一,中看不中用。要堅持查實據、看實物、驗實例,既要看“面子”,也要看“裡子”﹔要考慮短期和長期、投入和產出等方面的關系,看能否管長遠,是否有效控制了成本。同時對那些客觀效果比較好的工作,還要分析干部主觀能動因素,看成績是靠自己實干得來,還是“貪天功”、“搶人功”。綜合運用以上方式,將言行不一、脫離群眾、華而不實的干部有效甄別出來,為准確識人、科學用人提供作風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