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縣委組織部回應“90后副鎮長”一事稱:王珊珊生於1989年,母親為鄉村女教師,父親當年是縣裡一家供銷社的職工,后因供銷社改制被遣散后到湖北打工。王珊珊表示:“感謝網友、媒體對我的關注,這給了我積極向上的力量。”(據4月17日新華網)
誠然,按泰順縣委組織部披露的說法,王珊珊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家庭背景,她當選為副鄉長似乎真的不存在貓膩。但是,筆者認為,順泰縣委組織部披露的王珊珊的家庭背景資料並不全面,還存在疑點。
人們常說,朝裡有人好做官,意思是說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掌了權,自己也能得到推薦和重用。而這個“朝裡有人”的“有人”,並不只是說他的父母,還應該包含其一些重要的社會關系。現實中,一些人為了與掌權者攀上關系,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也會想方設法攀上親。隻要能攀上親,不管疏遠,在干部任用中都可能存在任人唯親的不正之風。
而且,《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規定,黨政領導干部任職回避的親屬關系為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在干部任職回避時,連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和近姻關系都要回避,而現在比任職還要重要的干部提拔重用,干部的家庭背景為什麼還只是停留於干部的父母呢?筆者認為泰順縣委組部在談及王珊珊家庭背景時隻披露其的父母,這似乎是在掩耳盜鈴。
當然,筆者的質疑並不是對王珊珊當選副鎮長在進行有罪推論,而是對順泰縣委組織部的做法表示懷疑。因為筆者不清楚王珊珊除了她的父母以外,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是否有人能左右干部的提拔重用。而且,王珊珊已經24歲,早已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筆者也不清楚其結婚與否,如果其已經結婚,筆者也不知道其愛人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存不存在能夠左右干部提拔重用的人存在。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對被破格提拔的年輕干部進行習慣性質疑,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在干部提拔重用上往往是“關門”提拔,這缺乏透明度。而且,筆者認為,公眾的習慣性質疑並不是吹毛求疵,而這恰恰說明隨著公民參政議政意識的提高,原有的制度不能滿足公眾渴望參與的心理。所以,要想消除公眾對干部提拔重用的習慣性質疑,還須從制度上著手,增加干部提拔重用的透明度,特別是要讓公眾能夠參與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