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央政府部門陸續向社會公開各自2013年的部門預算,其中的“三公經費”預算更是備受關注。據財政部預算司負責人透露,編制2013年部門預算時,財政部在繼續按照零增長原則對中央部門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嚴格控制的基礎上,將公務接待費預算總體壓縮了4.3%。(4月18日新華網)
“三公經費”預算的再次壓縮,彰顯了黨和政府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執政理念,體現了中央高層帶頭過“苦日子”、“緊日子”的決心。
近年來,“三公經費”的龐大支出,讓群眾頗有微詞,黨員干部的鋪張浪費敗壞了黨風政風,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三公經費”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為其一直沒有公開,脫離了群眾的監督。
筆者以為,要讓“三公經費”真正降下來,必須走好“三步棋”,一要走好開局的“預算棋”,二要走好中盤的“執行棋”,三要走好收官的“公開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財經預算就好比下棋的開局,開局能夠深謀遠慮,就可以贏得最后的勝利。各部門在作經費預算之時,就必須牢固樹立過“苦日子”、“緊日子”的打算,切實把“三公經費”的預算嚴格控制好,切實降下來。知道經費有限,使用起來就容易樹立節約意識,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
有了計劃,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再好的計劃也只是一張白紙。有的部門通過追加等形式,大大超出了年初的預算,每到年關歲末,經常曝出各部門“突擊花錢”的新聞。因此,財政部門必須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提高“三公經費”預算約束力,切實規范和控制中央部門“三公經費”支出。監督部門必須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加大對“三公經費”的檢查力度,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年終的決算是檢驗年初預算的唯一標准。筆者以為,年初公開預算,年終同樣要公開決算,而且越詳細越好。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隻有做到公開透明,腐敗就難以遁形。要注重借用民眾的力量,把政府部門的“三公經費”置於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接受群眾的評判,才會有一個完美的收官。倘若民眾的監督跟不上來,“三公經費”要想降下來,就隻能永遠是一個美麗的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