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而又自我的孩子,極度溺愛導致生存能力差
“00后具有創新意識強、知識面廣、認知速度快、個性鮮明等優點,但特殊的成長環境也讓他們存在抗挫力差、太自我、人際交流能力差等問題。”多年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江蘇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藝術幼兒園顧老師表示。
“家長的過度關注,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北京億娃教育中心主任王志敏說,每次上早教課或搞活動,一個孩子身邊最少陪2位家長,多則6位。孩子想要什麼,還沒等說,家長們已經送到手裡,根本不用考慮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孩子做完作業了,幫著整理書包﹔忘帶課本或作業,趕緊給送到學校﹔孩子跟小朋友打架了,急忙出面調停﹔送孩子上學被堵在大門外,恨不得跟到孩子座位上……這種過分的照顧在很多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其實,這是對孩子的一種過度保護。該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全替他們做了,而忽視了對孩子主動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養。有一個夏令營活動,一個小孩子看著煮雞蛋發呆,人家問他:“你不愛吃煮雞蛋嗎?”“愛吃。”“那你怎麼不吃呢?”“這雞蛋跟我們家的雞蛋長得不一樣。”“你們家的雞蛋長什麼樣子呀?”“我們家雞蛋是白色的、是軟的、好咬。這裡的雞蛋太硬,咬不動。”原來這個孩子從小都沒有看到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大人把雞蛋切成幾塊擺好了,放在他面前的。
“如果長此以往,孩子會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而且生存能力也會嚴重下降。”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兒童發育與行為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兒童醫院發育行為兒科主任王惠梅告訴記者,獨生子女往往是家庭中嬌生慣養的對象,一些孩子因此在性格上存在害怕困難、意志不堅強、不能持之以恆等缺陷。
一種讓孩子沒有愛的感覺的愛,就是溺愛。極度溺愛、無限縱容,會滋長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隻有自己,沒有別人。過分的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適當遭受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
“家庭是兒童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對獨生子女的教育中負有特別重大的責任。”王惠梅說,在生活中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關愛,培養自立、自強、自愛等優秀品質。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譚克儉表示,家庭教育飽含著愛,是最微妙、最細膩、最有感情的教育。但要注意愛中有嚴,愛而不縱。家長一定要理智地愛孩子,鼓勵孩子與同伴、小朋友一同游戲,參加屬於兒童的社交活動,教兒童學會與集體相處。(《半月談內部版》記者 王永霞 皮曙初 張穎 劉翔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