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行來到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江蘇、上海,開始自己就任總理后的首次調研考察。在江陰新橋鎮,他主要看城鎮化的建設和發展﹔在常熟古裡鎮的家庭農場,他考察了農業生產和規模經營的現代農業﹔在上海外高橋港區,他重點察看了高度信息化管理的港口,又在致力於自主創新的醫藥公司詢問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情況。(據3月30日中國新聞網)
種種跡象表明,李克強就任總理后把首次調研考察選擇在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著深刻含義和重大意義,這就是:深化改革開放的序幕已在長江三角洲地區拉開,“新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畫卷已在長江三角洲地區鋪開。用李克強總理的話來說,“我們要用開放促進改革,要以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30多年的實踐表明,改革開放給中華大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是中國在新的起點上奪取新勝利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黨所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更加突出,所面臨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凸顯。我們要消除這些危險,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帶領各族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並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長期以來,由於相關領域改革滯后,經濟體制不健全,科學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比如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城鎮化發展機制不健全,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價格沒有真正反映實際成本和供求關系,資源和資源性產品價格偏低,監管規則不合理,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不到位,科技創新體系與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等,導致我國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投資率持續上升,消費率持續下降,其中居民消費率下降更快。改善需求結構、提升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投入結構等必須依靠深化改革。因此,我們必須加快經濟體制與相關領域的改革。
“新四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基本途徑。李克強指出,工業化與信息化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孿生子”,其深度融合是產業升級的方向與動力﹔城鎮化蘊含著最大的內需潛力,是現代化建設的載體﹔而農業現代化則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和重要支撐。城鎮化蘊含著巨大內需:可以引發消費需求,可以刺激投資需求,助推服務業發展。因此,城鎮化是中國當前最大的結構調整,最大的內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紅利。但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長三角一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與經濟優勢。長江三角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一體化發展基礎較好,“新四化”已具雛形,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具有高起點上加快發展的優勢和機遇。隻要國家再給一些優惠政策並加以引導,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定會有新的突破,一定會成為深化改革開放的領頭雁。因此,李克強就任總理后把首次調研考察地點選擇在那裡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總之,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改革開放。要用開放促進改革,要以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文/秦漢雄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