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關於吳仁寶的新聞報道,想起了紀念魯迅的詩句“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點擊描述吳仁寶的網絡鏈接,腦中突然冒出“美德良操百世銘,勤政廉潔兩袖清”這幅對聯。
莫名的憂傷,贈給了這位陌生的老人﹔油然的敬意,奔向了這位遠方的長者﹔無厘頭的感動、懷念與不舍,給付了這位駕鶴西去的書記。此刻,我終於理解了什麼是“萬人敬仰”,什麼是“長留青史”。
吳仁寶走了,但這位老農“土得掉渣”的話語,將成為一種“語系”百世傳承。“為當穩官叫群眾脫皮掉肉,那是沒本事”,話糙理不糙,群眾喜歡﹔“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難難不倒,再多的表揚夸不倒,再強的威嚇嚇不倒”,土言土語,黨員明白﹔“帶領全村共同富裕,要做好‘三頭’:吃透上頭,熟悉下頭,晚上碰頭”,表述直白,干部易懂。這些“群眾工作語言”是吳書記留下的“寶”,值得每個黨員、每名干部品讀和深學,使之成為“官方語系”,拓展豐富、弘揚延續。
吳仁寶走了,但這位靠“拓荒”走進紐約時報廣場的老人,將以一種“傳奇”唱響世界。在“以糧為綱”的年代,他冒著巨大風險辦起了“地下工廠”,目的是讓村民能吃飽﹔改革開放后,他帶領群眾建起了“南錢庄”、“北糧倉”、“中天堂”,動機是讓村民共致富﹔進入新世紀,他頂著輿論壓力,建“萬米長城”、“小天安門”和“美國白宮”,動力源自讓村民活的有“尊嚴”。吳仁寶這種終身開拓、一生進取、永不懈怠的品質和精神,是建設新中國,追逐“中國夢”的傳世之寶,勢必定格升華。
吳仁寶走了,但這位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終身制”根植血液的黨員,其精神將化為“基因”代代相傳。吳仁寶之所以令人敬仰,是因為他踐行“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誓言,將生命與工作融為一體,直至生命盡頭﹔是因為他堅守“有難官先當,有福民先享”諾言,在村民都住進別墅之際,自己仍蝸居70年代舊房中﹔是因為他“眷念百姓、一心為民”,在生命的最后18天中,隻講國事村事,對家人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始終不忘工作、不忘黨、不忘百姓。吳仁寶用堅定的信念鍛鑄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用執著的追求譜寫了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這些品格是黨員干部的“優秀基因”,定將遺傳下去。
安心吧吳書記,你的信仰、你的事業、你的追求已經有了“接班人”,天堂中的你定會看到“中國夢”圓夢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