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多次談論空氣污染問題,並疾呼“灰霾比非典還要可怕”。日前,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做客廣東電台“民聲熱線”,對鐘南山的觀點表示不贊同,並強調灰霾“可治”。(據人民網)
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非典,其可怕程度不言而喻,對大家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嚴重影響。當聽到咱們的權威專家鐘南山院士不止一次說“灰霾比非典還要可怕”,令大家感到十分的不安。
不過可喜的是,咱們的環保局長及時站了出來,發出了 “權威”的聲音,灰霾不可怕、灰霾可治理。一個是“權威”專家,一個是政府官員,誰說的更真實、誰說的更可信,咱們平頭老百姓不敢“妄斷”,也無法“論証”。
辦法總比問題多。灰霾與非典誰更可怕?咱們無法做出評判,但是灰霾可治理不?咱們還是有理由相信,政府有這個能力治理。特別是我們的李廳長講了認識、講了技術、講了經驗,更是給我們吃了“定心丸”。
不過,這個“治愈”的時間是多久呢?一年、三年、五年,或是更久?到那時,不知道灰霾已經把我們“禍害”成啥樣了?咱們老百姓傷不起啊!咱們老百姓不僅想聽到“可治”的“豪言”,更想聽到能“治愈”的決心,而且是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段內。
其實,這種能解決而長時間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比比皆是,比如“門難進臉難看”的問題、“文山會海”的問題、“公款吃喝”的問題等等,難道真的無法解決?當然不是。為什麼沒能徹底解決?原因還在於下的決心不夠、用的力度不夠。此次中央領導帶頭改進作風,為什麼成效如此明顯,原因就在於下了決心、動了真格。
灰霾“可治”是件大好事,但我們更想看到短期內能把它“治愈”。當然,這就不像“耍耍嘴皮子”那樣容易,需要我們的“父母官”真正站出來、立起來,帶領專家們想辦法、出良方、抓落實,才會有“治愈”的那天,才能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否則,治愈灰霾隻會是神話、是傳說,永遠無法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