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紛紛就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代表委員表示,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后,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各級干部也積極行動,全國上下吹起了一股節儉新風。(2013年3月9日新華網)
歷史上“因儉而興,因奢而亡”教訓不勝枚舉。所以,“勤以補拙,儉以養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中華民族一直以節儉為值得彰揚的美德。我們黨更是一貫倡導艱苦奮斗、厲行節約。
1936年,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先生採訪延安,寫下了聞名於世的《西行漫記》。斯諾先生從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一批革命家住窯洞、吃小米、穿補丁衣的儉朴生活中,發現了一種非常偉大的力量——“東方魔力”。他斷言,這種力量是勝利之本。這種“東方魔力”就是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的精神和作風。
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方面條件與延安時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於是乎,在一些公務活動和社會生活中,不講節儉、鋪張浪費的現象有所抬頭,尤其是有的領導干部花錢大手大腳,做事講究排場,生活追求奢華。殊不知,“侈則肆,肆則萬民所指”。老百姓最痛惡的就是這種擺闊奢靡的敗家子作風。如不堅決遏制,不僅會敗壞社會環境,到頭來還會葬送我們黨,葬送社會主義的千秋大業。
正因如此,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提倡艱苦奮斗,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代表委員認為,這一表述針對性很強,符合實際需要。
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政協主席唐一軍說,用公款大吃大喝、交際應酬,既浪費又傷身體,中央要求厲行節約,廣大干部十分贊同。“40多年前,我曾在延安工作生活近6年。十八大后,一股清新的風氣在全黨全國蔚然興起,這股清風讓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延安精神。”中央外宣辦主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主任王晨代表說,“八項規定可以說是延安精神的傳承。”
在筆者看來,節儉是中華民族應該永遠發揚光大的傳統美德。無論任何時候,即使是我們的生產力發達了,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也必須要堅持節儉的美德。這正像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所說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漸’。浪費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背棄,既脫離國情,又損害民風政風,危害巨大。”
如此說來,“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無論是在物質短缺的過去,還是初步富裕的現在,都是一個永恆的真理。因此,我們必須要像“懲治腐敗”一樣遏制“鋪張浪費”,一絲不苟地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對那些屢禁不止、屢教不改者,必須嚴明紀律,該問責的要問責,該清理門戶要堅決清理,決不姑息、決不遷就、決不留情。唯有如此,才能警示和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把勤儉節約作為一種美德來傳承,作為一種作風來錘煉,作為一種責任來踐行,為實現“中國夢”不斷注入新的精神力量,讓“東方魔力”再創新的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