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評論員觀察:“一把手”不能成為薄弱環節

——從嚴治黨新觀察之三

詹勇

2013年01月25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一個流傳甚廣的順口溜,將“一把手”在現實權力結構中的特殊位置,描述得生動形象。有人感慨,一把手帶好頭,啥事都會有干頭﹔黨風政風民風,就看“一把手”吹啥風

  

  近日在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強調: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從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抓起,“要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保証領導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這些論述,抓住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要問題,抓住了反腐倡廉的重點環節,提出了值得警思的“一把手”監督課題。

  “一把手腐敗”凸顯監督困局

  從“表哥”楊達才到雷政富再到李亞力,近一個時期以來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干部,都曾是一把手。查閱近年來的審計署報告,或是翻看社科院發布的反腐倡廉藍皮書,更會發現,查處的腐敗分子中,一把手比例不低,“一把手腐敗”現象可謂觸目驚心,成為反腐領域的突出問題。

  一些一把手遭遇腐敗的滑鐵盧,固然有干部自身的問題,但更說明,對一把手的監督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

  一位因貪污受賄被判入獄的前縣委書記,在鐵窗下如此反思:從名義上講,對一個縣委書記有八種監督,但實際上到了我這兒,就隻有一種監督,就是自我監督,而自我監督往往是靠不住的。這番痛徹之語,道出了對一把手監督缺位、監督乏力的現實問題。

  與這位前縣委書記相似,一直以來,不少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面對的是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監督環境,時間一長,少數一把手習慣凌駕於組織之上、凌駕於班子集體之上,往往成為“一霸手”。大事小情“一把抓”,決策拍板“一言堂”,財政花錢“一支筆”,選人用人“一句話”,把手中公權化為個人私利工具,把一個地方、單位當成了自己的專屬領地。

  不難發現,在這一權力異化的過程中,存在一個“監督困局”:相對而言,由於一把手責任重、職位高,手中掌握的權力比較大,這種“相對權力”加大了監督難度,一旦不正確對待手中權力,搞擅權謀私,監督失守、制度失靈的風險就加大了。而現實中監督的弱化、虛化,有如“牛欄關貓”、“紙籠鎖虎”,實際上強化了一把手的權力。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政治學中的這條鐵律,成為一把手腐敗現象的有力總結。權力過重而沒有約束,必然會失重,最終滑向墮落的深淵。打破“監督困局”,必須補足對一把手的監督這塊短板。

下一頁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