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隨著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網友自發加入到監督的隊伍中,網絡成為揭露問題的新戰場。網友的積極參與將事件第一時間傳遞給消費者的同時,卻也讓一些謠言“渾水摸魚”得以傳播,傷害了正常的食品產業。專家認為,用好全民監督食品安全的力量,既應強調群防群治的格局,又不應矯枉過正﹔既要集微薄之力推動食品安全,又要避免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傷害國民對食品安全的脆弱信心。
網絡曝光展現另一個“舌尖上的中國”
2012年對於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吳恆來說,無疑是特殊的。2011年,在得知自己愛吃的牛肉可能是用牛肉膏制造的假牛肉后,吳恆就決定,要做一個收集專門曝光食品安全問題的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食品安全現狀,提高公眾防范和主動監督的意識。隨后,他創辦了食品安全網站“擲出窗外”,搜集了近3000篇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報道,繪制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圖,一度還因為點擊量過大而導致網絡癱瘓。
吳恆對記者說,作為一個學生,自己的社會資源和渠道都非常有限,但網絡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平台,讓信息更加有效迅速、無門檻地傳播出去,極大地降低了傳播的成本,這是自己通過網絡去傳遞食品安全信息的最大原因。“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每個人在食品安全面前都遭遇同樣的風險。以前媒體可能隻能影響一部分消費者,現在網絡跨平台的效應,能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更多資訊,自然會成為食品安全監督的新戰場。”
吳恆的這一舉動只是網民參與食品安全監督曝光的一個縮影。2012年6月,一款名為“中國求生手冊”的應用程序就走紅網絡,上架蘋果商店僅短短三天,累計下載超過10萬次,這款以食品安全事例為主要更新內容的應用程序一度頗受熱捧。
微博名人、天使投資人薛蠻子也在自己的《蠻子文摘》中推出了“舌尖上的另一個中國”系列,網羅了眾多食品安全問題供網友查閱,並提出“推進食品安全生產前進一毫米”的口號,得到廣泛認同。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說,網友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對政府加大監督是一個極大的促進作用,將激發政府更好地發揮職能,更有力地監管食品安全問題。
吳恆表示,一個事情發生在網絡世界中將產生更大的效果,正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消費者通過網絡的平台團結起來,發出自己的聲音,網絡將這些聲音匯集成了一種力量,擴大了影響力,才能去改變食品安全的現狀,“能推進哪怕一毫米,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