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半月談:治理食品安全 如何用好全民監督雙刃劍

周琳
2013年01月09日08:50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構筑食品安全之牆仍需群防群治

  打鐵還需自身硬。專家認為,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公眾、科學家都應該“零容忍”,必須形成全過程的監管體系,杜絕監管盲區,即從食物制作的源頭、到最后的去向,都必須建立起完整的監管和溝通渠道,重罰監管,才能筑起食品領域的“安全牆”,才能打消網民心中的疑慮,用事實讓謠言無處生存。

  據介紹,目前我國食品領域法規太多,有些還互相沖突,管理部門權責重疊或監管灰色地帶的存在等根本性問題仍未解決,在部分分管領域“各管各的”現象仍然存在。監管部門需要改變“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監管風格,避免真空地帶。

  還需建立強化企業和產品的准入、退出機制,對違法企業實行“殺一儆百”式的處罰。有不少網民都表示,應提高生產企業准入門檻,細化許可審查要素標准,對部分重要品種經營單位實施單獨許可登記,嚴格証照管理﹔退出方面,要加強行業清理整頓,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生產經營單位。在產品退出方面,要完善不合格食品、過期食品召回、退市的管理制度。

  加強風險交流,也是監管部門應注意的。厲曙光認為,應鼓勵更多專業的學者積極參與到科普工作中,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辟謠或解釋,讓公眾了解“吃的真相”,做好風險交流,而不是讓一個村一個人說的話、做的事都被無限放大。

  上海市政協常委、中科院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沈建華建議,面臨相關的公共安全事件,公共管理部門除了切實加強監管外,也應該及時到位地履行面向公眾的信息服務功能,向公眾提供清晰、全面、專業而又通俗的信息服務,抓住一切機會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理念。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