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杏仁”身份之謎無疑是最近消費市場上最熱的話題之一,而其命名疑雲也揭開了進口食品市場亂象的一角:同一產品境內外價差高達數倍、“質量門”頻頻發生、渠道管理混亂……進口食品市場亂象叢生,也給中國消費者上了一課:“外國月亮特別圓”的想法要不得。
“美國大杏仁”張冠李戴
要不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下文簡稱堅果協會)兩度發出聲明,或許中國消費者至今仍不知道市場上的“美國大杏仁”有著如此復雜的“身世”。
堅果協會11月14日發布聲明稱,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於2012年7月23日召開國內貿易行業標准專家論証會,該會議認定:“美國大杏仁”不是杏仁,而是扁桃仁。
隨后,堅果協會在11月22日再度發布聲明,表示協會成立於2005年,直到制訂杏仁行業標准時,才知道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巴旦木)。該聲明援引《中國植物志》相關內容,提出應將“美國大杏仁”中文名稱更改為“扁桃仁”(巴旦木)中文名稱。
“美國大杏仁”身份之謎在消費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消費者表示,一直以為自己吃的“美國大杏仁”就是杏仁,隻不過個頭大一點。記者在多家網購平台上看到,“美國大杏仁”的價格在80元/500g∼100元/500g之間﹔而“新疆巴旦木”的價格則多在30元/500g∼60元/500g之間。中醫藥專家介紹,藥用杏仁一包6克的價格為0.3元∼0.4元,折算價格為25元/500g∼35元/500g,與“新疆巴旦木”“美國大杏仁”都有一定差距。
“一直以為美國大杏仁是美國特產,所以價格高理所當然。也因為是價格高的進口食品,常常作為禮品送給長輩。沒想到原來國內也出產,是不是本不值這個價?”上海市民朱靜很疑惑。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俊指出,由於目前對商品的命名還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進口食品命名有些混亂,尤其是新引入國內的進口食品。“食品定名問題很復雜,涉及消費者的利益、企業的自主經營、行業的發展和自律等,由於信息不對稱,消費者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犯。”
“無論是否具有主觀故意,進口商確實從‘美國大杏仁’的名稱中受益了,而目前相關單位的答復還不足以解釋為什麼‘誤譯’行為會持續這麼長時間,為什麼會發生眾多食品進口企業的‘集體誤譯’。這種食品在中國銷售這麼多年,涉及的消費者這麼多,應該引起反思。”上海萬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廷涌認為,對於一些進口商品,國內消費者鑒別能力不足,相關部門有義務保証其名稱、產地等重要信息的真實性,保護消費者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