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今日談:進口食品還有多少亂象在“潛伏”

周蕊 陳愛平
2012年12月20日09:18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進口食品亂象

  “美國大杏仁”僅僅揭開了進口食品亂象的一角。記者調查發現,進口食品還存在同一產品境內外價差高達幾倍、“質量門”頻頻發生、渠道管理混亂等問題。

  一杯用料並無差別的星巴克中杯美式咖啡,在美國的價格僅約合人民幣12元,而國內要賣21元,比國外貴75%﹔哈根達斯單球在華售價為30元以上,而在國外每斤才50元,國內價格是國外價格的三倍以上﹔在我國隻能買到一罐進口奶粉的錢,在英國、荷蘭等多地可購買三四罐同樣的奶粉……明明中國的人力、租金等成本更低,進口食品卻一進國門就身價倍增,而其高身價的理由,都無一例外地推給了“關稅”。

  那麼關稅真的是價差幾倍的“罪魁禍首”?記者調查顯示,和手表、箱包、服裝等綜合稅率較高的產品不同的是,進口食品很多時候享受的是WTO帶來的低稅率“利好”。

  以洋奶粉為例,自2012年1月1日起財政部對中國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對包括嬰幼兒奶粉等在內的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平均稅率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然而,包括惠氏在內的多個品牌卻在關稅下調前“搶漲”,此后包括美贊臣、多美滋在內的多個“洋奶粉”品牌還以更換包裝、改進配方等理由“換馬甲”輪番漲價。

  高價真能買安心?讓消費者不安的,除了進口食品讓人“肉痛”的價格,還有其頻頻發生的“質量門”。同樣以洋奶粉為例,國家質檢總局從去年7月到今年8月公布的每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上,先后有34個批次超過270噸不合格進口奶粉被銷毀或退貨,而近年來的美贊臣“金屬門”、明治“召回門”等眾多“質量門”事件也令消費者記憶猶新。

  高端礦泉水品牌依雲也未能置身事外。就媒體稱其六年六上國家質檢總局“黑榜”,依雲方面回應稱,前三次細菌總數超標是由於標准不同造成的,而后三次亞硝酸鹽超標所涉產品均非從官方渠道進口。依雲所言后者,指的是通過“平行輸入”進入我國的產品。

  按照外貿業內人士的說法,“平行輸入”是指通過非官方渠道將產品輸入我國市場。和“水貨”不同的是,這些產品是通過正常的報關程序繳納關稅進口的,因此並不違法。然而,令品牌商頭痛的是,“平行輸入”產品會導致不同市場間“竄貨”,擁有正規代理權的經銷商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而正是由於“平行輸入”的存在,市場上才會出現兩種包裝的依雲。以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塑料瓶包裝為例,官方渠道進口的依雲天然礦泉水,瓶身為中文標簽,無額外貼標,並且標明進口商為“港中進”﹔而在粉紅色標簽條上貼著中文貼紙的,則是非官方渠道進口的礦泉水。

(責編:方蕊娟、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