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補齊發展短板--評論--人民網
人民網

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補齊發展短板

2012年11月15日08:29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到: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用簡潔、凝練、可操作的話語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給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節約,利用有限的資源,通過科技創新、工藝創新和教育培訓,減少損耗率,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品,帶來經濟指標的穩步增長﹔保護,從規劃到建設全過程,科學論証,統籌安排,避免生態環境破壞,提高人民舒適度﹔自然恢復,以法律、監督、宣傳和園林建設等方式,給生態環境自我恢復的空間和時間,減少人為破壞,改善生態平衡,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頭上刮過”,讓全國人民看見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大風呼嘯,風沙漫天,溝壑交錯﹔中國一次性筷子每年消耗木材達166萬立方米,這需要太多的百年參天樹﹔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水體污染、亂捕濫殺、酸雨等環境問題一直困擾我國和世界人民的生活,更嚴重威脅到我們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種族延續。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

一直以來,中國在行動。自然保護區設立,環境應急預案出台,環境保護標准制訂,國際減排協議簽署,生態示范創建,重點流域、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建筑節能,開發新能源……中國用實際行動表示了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決心,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更加全面,與時俱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這次大會的新要求、新舉措,更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發展經濟的最終目標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環境的破壞會帶來人們生活質量的下降,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隻有經濟和生態文明同步提高才能真正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我們要堅定信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

分享到:
(責任編輯:謝磊、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