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重读党史上的对谈故事”系列⑥

重温“赶考对”——奋力书写新答卷

魏雪莲

2022年07月21日08:1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原标题:奋力书写新答卷

  历史瞬间

  1949年3月23日——

  毛泽东: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群山环抱中静卧着一座红色名村——革命圣地西柏坡。

  俯瞰盛夏的西柏坡,柏坡湖千顷碧透,柏坡岭万树繁花,一派生机勃勃。置身近处,草木葱茏,浮翠流丹,蝉声悠悠,松涛阵阵,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民居比肩而立、错落有致,铺展出一幅“诗和远方”的美丽画卷。

  向历史深处回望,总有一些地标让人注目难忘。70多年前,西柏坡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因为一段壮阔的历史而声名远播,“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斗转星移,时序更迭。如今,重访西柏坡,仰望西柏坡,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响,那场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穿越时光旅程,愈发引人深思。

  时间的列车行进到1949年,决定中国两种前途命运的战略决战进入历史转折关头,这是中国革命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前夜。经过28个年头的浴血奋战,国民党政权面临行将覆灭的命运,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曙光在前,一个新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即将诞生。全国人民革命热情高涨,神州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

  是年3月23日,滹沱河两岸春光明媚,春潮涌动。这一天,在准备出发进京时,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把进京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是说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金榜题名”,党的执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一个是“名落孙山”,如当年李自成农民军“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般重蹈覆辙,警示党不要成为20世纪的“李自成”。这就是人们熟知的“赶考对”。

  在此前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党内出现的消极懈怠情绪和实际存在的“糖衣炮弹”威胁,毛泽东提醒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向全党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两个务必”就是回答如何跳出“周期率”问题的。正是带着这样高瞻远瞩的清醒,共产党人踏上了“赶考”之路。

  70多年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期间,我们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领导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之所以能阔步人间正道、勃发青春意气,就是因为始终秉持强烈的“赶考”意识,不满足于做安于现状“守成的党”,立志做烈火淬炼、使命召唤的“革命的党”,在一次次浴火锻造中实现凤凰涅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郑重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京赶考”不是一时的赶考,而是永远在路上。当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只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状态,把这场“考试”考好。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就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向未来,迎接挑战,我们需要从“赶考对”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继续前进。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人民是永远的“考官”。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历史就是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人民的满意度就是评判标准,人民的获得感就是评判的具体内容。在新的赶考路上,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赢得人民信任,获得人民支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就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反之,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就要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条考纪。全面从严治党是“赶考”路上永远的考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效应对“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必须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党在国内外发生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只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一定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70多年风雨兼程,70多年成就辉煌,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得益于“赶考”精神的正确指引,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历史总结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正是“赶考对”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优异的赶考答卷。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共在。面对新征程新要求,重温“赶考对”,书写新篇章,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永葆“赶考”之心,秉承“赶考”之志,握紧接力棒,展现新作为,为新时代新征程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本系列到此结束

  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柏坡岭上。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西柏坡。

  位于西柏坡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往期回顾:

       重温“荷树对”——心怀山海放眼量

       重温“洞前对”——树高千尺根必深

       重温“枣园对”——实事求是铸党魂

       重温“甲申对”——慎终如始常思危

       重温“窑洞对”——打铁必须自身硬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