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百万亩林海的“慢”逻辑——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三记之一【3】

记者 樊江涛

2017年08月04日09: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百万亩林海的“慢”逻辑

耐心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塞罕坝机械林场宣传办公室主任刘亚春感叹,“种树回本慢——太心急的人干不来。”

198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按照建厂之初制定的“20年总体任务书”,超额完成了造林任务。此后,林场每10年都会制定一个“森林经理方案”,并按照方案严格执行、严格验收。如今已是第4个。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副总站长刘春延,曾担任过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在他看来,塞罕坝人具有“历史的耐心”。

近年来,每到六七月间,追逐着坝上的凉爽和生态,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

“酒店一间房的价格五六百元。”机械林场副场长陈智卿强调,“这可不是周末的价格。”到了周末,那可真是“一床难求”!与游客需求旺盛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塞罕坝的酒店虽在不断增加,但没能形成“雨后春笋”之势。

“考虑目前的生态承载能力,作为市场调节手段,我们已经十几年没有新批酒店占用林地面积。”陈智卿表示。

今年5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公司出手,完成了总场场部的规划设计。作为塞罕坝旅游目的地,总场场部在此次规划中也没有借旅游的东风“图一时之快”,在为这座未来森林小镇作顶层设计时,考虑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步子迈得谨慎而稳妥。

有专家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林木”在国人眼中的功能定位在逐渐调整:从当初的“四大战略物资”到如今的“地球之肺”——森林的生态功能日益被重视,市场对森林创造的价值也逐渐认可。

如今森林的呼吸也能卖钱。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可作为碳排放指标,售卖给需要者以抵消其减排任务,这就是“碳汇交易”。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造林碳汇项目和营林碳汇项目,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

其中造林碳汇第一批次18.3万吨减排量已获签发,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林业碳汇签发碳减排量最大的自愿减排碳汇项目。

但面对踏破门槛的求购者,塞罕坝并不急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价格没有达到我们预期,还要再等等。”对此,刘海莹如实相告,对绿水青山有信心,所以塞罕坝人有耐心。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