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浙江省浦江县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干部多下访 群众少上访【2】

记者 王慧敏 方敏

2017年08月02日09: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类施策

  化矛盾于萌芽

  5月19日,一位网友在浦南街道官方微博上投诉:街区拐角有垃圾未清理,影响市容。街道办当天就作了回复,垃圾很快被清走;

  6月初,浦南街道村民杨某上访,反映农村承包土地分配问题。信访件涉及农业局、街道办等多部门,杨某本以为要拖很久,谁知10个工作日就处理好了;

  最近,多次上访的陈德贵息访了。他所反映的问题解决难度很大,但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对他的信访件直接督办。1个月后,信访件顺利解决……

  这些信访件难易程度不同,浦江县分类施策,创新推出“简单信访马上办、一般信访快速办、疑难信访监督办”的工作办理机制。施振强解释:信访问题最初多是小矛盾,如果坐视不理,小事就会拖成大事。为此,浦江培养了一批“调解能手”、成立3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设立8890便民服务平台、派驻农村指导队……着力将简单的信访件消灭在萌芽阶段。

  前不久,平一村拆迁改造,部分群众对政策不了解,扬言第二天集体到县政府上访。浦江县委副书记丁政通过农村指导队了解情况后,当晚就带领国土局、乡镇负责人等直接到平一村接访,由于工作得当,事件很快平息。处理此次信访,丁政这样总结:“将矛盾化解在初期,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的几率就会不断变小。”

  对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信访件怎么办?浦江制定了“1—6—2—1”的10个工作日办结和审核制度,推进“一般信访快速办”。5月23日,黄宅镇和尚楼村村民吴峰向信访局反映村道破损问题。当天,信访局即转送交通局。1日内,交通局展开调查;3日后,交通局组织力量对路段展开修补;2日后,交通局完成处理意见审核工作,并在1日内与吴峰联系,反馈了处理结果。

  “‘10日办结制’让一般信访事项处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倪伟虹介绍:为确保实效,浦江建立了“实时跟踪、三级提醒”制度。受理之日,当即电话告知事权单位;第三天,由信访局对事权单位进行书面提醒;第七天未办理的,由县级领导再提醒督促。

  对疑难信访件,浦江也祭出重拳——通过“百名领导督百案”“千名干部进社区”等工程,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解决信访难题。2015年以来,浦江县共梳理出疑难信访事项130件,由各级领导限期督办化解,目前已规范办理和化解118件。

  我访群众

  带来社会和谐、人心思上

  浦江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解开了上访户心里的“疙瘩”,带来了社会和谐。

  以前矛盾多发的檀溪镇平湖村,干群关系紧张。几年前,村干部又因为经济问题触犯了刑法,使得村民对干部极不信任,遇到问题就上访成了习惯。现在,县、镇干部定时走进村子听民意、解难题。多方努力下,平湖村一改原来面貌,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期,平湖村还评上了“省级文化示范村”。

  1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上访大县,的的确确已实现了华丽转身。浦江县2016年的上访量,还不到2002年的1/16。有人这样形容浦江的信访工作:信访断崖式地下降,民心喷气式地上升。

  浦江人并不满足已有成绩。现在,每月5日来到黄宅镇六联村,定会见到镇干部。“有信访,我们就接访办公。没信访,我们也会待一会儿,听大家讲讲村情。”黄宅镇镇长吴大勇说:六联村曾经是信访大村。现在,群众大小事都愿意和村干部唠唠,干部群众亲如一家。

  干群关系和谐,为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走在浦江县的每个村落,房前屋后绿意葱葱,小溪、池塘碧水清清,街道、小巷想找一个烟头都难。傍晚,村民们聚拢在文化礼堂前唱歌、跳舞、聊天,其乐融融。“人心思上,已成为浦江的基本社情。”施振强这样总结。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2日 17 版)

上一页
(责编:曹淼、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