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振凯
2017年07月05日10: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善于统筹兼顾
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提出“一要抓统筹”:既抓住重点也抓好面上,既抓好当前也抓好长远,处理好重大关系,统筹考虑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问题,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工作。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呼应: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通稿中,多次出现“试点”“统筹”“协调”“统筹兼顾”“统筹协调”“统筹衔接”“统筹落实”等词。这表明中央深改组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如谈及“试点”,习近平曾强调,“试点工作要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下进行,改革具体步骤和工作措施,鼓励试点地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此外,“制度”“机制”“体制”的多次出现表明,中央深改组会议推进的不少改革立足于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利于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深改组设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涵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领域。三年多来,中央深改组围绕这6大主要方面进行系统谋划,不同时期,突出不同改革重点。正如2016年1月11日中央深改组第二十次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各领域改革的全面评估,坚持问题导向,把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明确标注出来,排出优先序,重点推进,发挥好支撑作用。”
从中央深改组审议的文件话题和数量来看,改革进程呈现既循序渐进又不断加速趋势,审议文件数量从少到多。2014年审议通过37个文件,确定80个重点改革任务;2015年审议通过65个文件,确定101个重点改革任务;2016年审议通过96个文件,确定97个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
从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和强调重点来看,不同时期和阶段,改革重点不同,进程也有所不同。早期,中央深改组会议以宏观层面的政治、党建、市场经济改革为主。这一阶段,重在“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2015年上半年以来,改革重点逐渐转移到相对具体的操作层面,改革步伐加速。2016年8月30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
注重落实和督察
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落实”“督察”常是习近平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的重要关键词。
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36次会议通稿中,“落实”一词出现232次,平均每次会议超过6次。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3年多来,中央深改组会议推动的每项改革举措,大都落地即见效。例如,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推动全国大量媒体的融合进程。以人民日报社为例,融合成效明显,目前每天覆盖6.35亿用户,其中人民日报微信粉丝量超千万,刊发文章的阅读量篇篇“10万+”。
谁来抓落实?要明晰责任。一方面,一把手很关键。正如习近平明确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另一方面, 一些具体改革,要落实到人。以《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例,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再如,关注《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区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不难发现,中央深改组会议对各项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明确要求,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为改革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落实责任,督察是重要手段。在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调配充实专门督察力量,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他强调:“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要把抓改革落实摆到重要位置,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
在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36次会议的公告中,“督察”一词共出现了74次,足见中央对于改革督察工作的重视。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