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车俊: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3】

——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6月12日)

2017年06月19日10:57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浙江发展的美好蓝图,必须靠坚持不懈的奋斗来实现。我们要紧紧围绕“两个高水平”的宏伟目标,把握主要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坚持精准施策,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必须把转型升级牢牢抓在手上,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要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更要抓,切不可有丝毫松懈。要坚持有“破”有“立”,坚持倒逼和引领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深入实施“三改一拆”,打好治危拆违攻坚战,继续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做到存量违建应拆尽拆、新增违建全面禁止、拆后土地高效利用。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坚持“截、清、治、修”并举,巩固扩大治污成果,不断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更加重视节约用水,保障优质饮用水的供应。扎实做好企业减负降本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规范金融秩序,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重点在创建国家实验室、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协同创新联盟、引进大院名所、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力集聚全球优质创新要素,全力扩大新技术有效供给,全力打开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打造完整的科技创新生态圈。大力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城市科技城等科创大平台建设,积极创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成“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瞄准科技创新前沿,打造数据强省、云上浙江,在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讯、集成电路、数字创意、增材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培育一批引领浙江未来的重量级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高等教育是制约我省创新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下大决心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瞄准双一流目标实施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增加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学科的数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和重点高职院校建设,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追赶世界一流水平,支持重点高校的一批学科达到国内一流、争创世界一流,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在浙江办学,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发挥好高校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一浙江发展的根基。做大做强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基地。以“10+1”为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联动推进“互联网+”“智能化+”“标准化+”“文化+”,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强工匠队伍建设,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传统动能修复。切实抓好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积极推进金华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积极推进省内机场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航空产业,规划建设好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提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各类开发区发展水平,高标准建设特色小镇,支持宁波、湖州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振兴实体经济提供平台支撑。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特色农业强镇、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坚决守住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总量和地方粮食储备三条红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打好畜牧业转型升级战,继续推进海上“一打三整治”,坚定实施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加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健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着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围绕创新发展、交通设施、产业转型、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转型升级和补齐短板。以浙商回归为牵引,坚持民资、国资、外资一起上,突出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努力把浙江建成优质民资创业主阵地、国企创新发展新高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全面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计划,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新型贸易方式,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巩固提高全球市场份额。

  (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狠抓改革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政府自身改革的再推进再深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开弓没有回头箭,这项改革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评判权在老百姓手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以“最多跑一次”的实际成效,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和优化服务,做到服务零距离、监管不扰民,更多依靠网络让群众“不跑腿”,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深化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切实抓好“放管服”改革在基层落地。完善审计制度,推进审计全覆盖。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更好氛围,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民营企业家是浙江非常宝贵的财富,要紧紧依靠民营企业家振兴实体经济,给他们排忧解难、加油鼓劲。进一步激发浙商的企业家精神,支持鼓励广大浙商创业创新、勇攀高峰。加快发展地方金融,着力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扎实抓好各类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和监管体系,探索地方金融服务和支持经济发展的模式,让丰裕的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接,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认真抓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

  扎实推进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健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切实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养老服务和医养护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健全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实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坚持和深化河长制,推进海洋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持以“一带一路”统领我省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统筹整合相关国家战略举措和重大平台载体,联动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建设,高水平构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自贸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创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继续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提升义新欧、甬新欧通道运输能力和作用,加快建设国际港航物流枢纽、贸易枢纽、产能合作枢纽、新金融服务枢纽和人文科教交流枢纽。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企业到境外收购专利技术、设立研发机构、建设营销网络和生产物流基地,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对接,引进高端资源,支持浙江开放型经济新发展。加强党对地方外事工作的领导,服务国家外交战略部署,重视维护涉外安全。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分布广、数量多、有影响的优势,推动企业、技术、项目、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支持嘉兴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三)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城乡并重、区域协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建设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浙中城市群,大力提升四大都市区综合能级和国际化水平,积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区域中心城市提质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中等城市,培育一批小城市和中心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行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加快城市整体提升,积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推动城市人居品质迈上新台阶。顺应城市经济特别是都市区经济成为区域发展与竞争主要形态的新趋势,坚持做强市域经济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重,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切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优化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积极实施“5211”海洋强省行动,深入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统筹抓好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培育,发展海洋旅游,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做好温州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加快把宁波舟山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强港,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支持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发展,充分发挥山海并利优势,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进一步拓展协作内涵、完善协作平台、深化协作机制,支持“飞地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山区和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实施“1210”交通强省行动,集中力量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和内河航道等重大项目,完善国省道路网格局,规划建设都市区轨道交通网,加快构建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四大交通走廊”。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扶贫协作工作。

  (四)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厉行社会主义法治,不断提高法治浙江建设水平。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履行好政法战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不断增强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决贯彻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充分挖掘优势,力争走在前列。大力支持驻浙部队改革和全面停止有偿服务,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和优抚安置等工作。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落实人民当家作主。与时俱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动实践,统筹推进各级人大工作和建设,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良性互动。

  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和改进党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特别是社会治理立法,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问责机制建设。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各项措施,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健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实践。

  积极用好统一战线法宝画出最大同心圆。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发挥作用,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畲族自治县和民族乡加快发展,探索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切实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港澳统战和侨务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对台工作,积极促进浙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五)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建设文化浙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丰润文化滋养。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广泛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把握正确导向,强化依法管理,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统筹好建设和管理、内宣和外宣、网上和网下,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舆论、服务大局的作用,着力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效应,营造团结鼓劲向上的浓厚氛围。

  树立全社会高度的文化自信。持续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和制度法律保障,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传承良好家教家风、校风学风、企业精神、乡贤文化和区域道德品牌,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推广全民阅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力度,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支持良渚遗址申遗,进一步延续浙江文脉。积极谋划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努力提升浙江文化对外影响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方针,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形成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重大理论成果。建设一批专业化高水平新型智库,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成1万个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社区文化家园试点建设。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加快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六)着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均衡优质、公平普惠,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以大众创业促充分就业。优化创业生态环境,加大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业的支持力度,使浙江成为能创业、创成业的一片热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低收入产业工人收入倍增计划,加强精准帮扶,努力使低收入群体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把公平和优质的要求贯穿到教育事业发展中去,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树立大健康理念,实施大健康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办好2022年杭州亚运会,开展体育现代化创建,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智慧养老工程,使每个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生活品质。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和区域转接机制,有序推进全民医保。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发展红十字和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少年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格外关心关爱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高水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严格落实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平安网。巩固和完善G20杭州峰会维稳安保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行动,加强网格化管理,健全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协调指挥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预防和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联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加强档案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推进网上信访、精准信访、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建设,构建良好信访生态。

  下最大气力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完善专群结合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全面升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除险安居”行动,加强防汛防台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努力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七)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展“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积极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以治水、治气为重点,统筹抓好治土、治固废等环境治理工作,促进生态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改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森林、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然服务功能。

  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按照把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和目标,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护机制,使全省城乡面貌实现大变样。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使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支持衢州、丽水等生态功能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把生态经济培育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旅游风情小镇,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提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全面建成“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加快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万里绿道网”工程,持续推进“四边三化”和平原绿化,建成覆盖全省、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各地党代会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