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郭树清省长在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4】

2017年02月08日13:52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郭树清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四、社会发展的优先事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报济南2月6日讯 今天,郭树清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我省要实现89.6万省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省定扶贫标准线。落实就业、保险、低保、救助等措施,统筹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加强省内扶贫协作,开展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弄虚作假。集中更大力量加快老区发展。

(二)推动教育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按计划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努力使所有班级学生人数降到标准以内。加强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重视体育和美育能力建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职业院校新增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健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做好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双一流”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三)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度重视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落实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完成农民工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客空间。

(四)促进社会保障公平可持续。健全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激励机制,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衔接准备,开展市县国有资本向社保基金划转试点。继续做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和运营管理。全面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落实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工伤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整合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筹实施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五)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编制实施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壮大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适应“二孩”生育高峰,增加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和床位设施。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高水平规划建设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青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发展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大力提升居家养老水平。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六)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制定实施山东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立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启动“中央厨房”工程,实施市县广播电视台改革。编制“乡村记忆”工程总体实施规划。开工建设山东自然博物馆,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加快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继续抓好第二轮修志。城乡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提高到80%。启动省级广电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立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实施百部影视精品创作生产计划。开展文化涵育核心价值观行动,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收集整理齐鲁文化典籍,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编制实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建成开放孔子博物馆,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

(七)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6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2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为新市民购买和租赁住房提供服务。坚持不懈落实同工同酬,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继续推动公用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工棚户区改造76万套,进一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开工整治老旧小区1900个。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继续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搞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万户,农村改厕300万户。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狠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切实增强城乡建筑抗震能力。深化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网络,严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九)更大力度抓好环境保护。以坚定的意志、扎实的行动、严格的执法,努力解决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减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的具体措施。全面加快锅炉高效环保改造和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普遍实施民用散煤综合治理。加强扬尘整治和渣土运输管理。做好气象、环境状况监测和预报预警。加强江河湖泊环境保护,落实河长制。对涉水污染源实行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制”,全面整治城乡黑臭水体。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开展重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试点。实施“绿满齐鲁·美丽山东”造林行动,严格保护各类湿地。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