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山大学门厅。
莫斯科中山大学大楼。
5月的莫斯科,春暖花开,五彩缤纷。那雪白且柔的苹果花,东一团西一簇,花香和着阳光,透过车窗,给人以暖暖的、有些微熏的感觉。
10日中午,我们一行五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穿行在莫斯科城的大街小巷,去寻找邓小平曾经就读过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正当大家昏昏欲睡之际,汽车停在了靠近红场的一条街道上。“目的地到了!”向导的一句提示,令我等精神为之一振。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一座四层高的大楼前。这座大楼的外观以黄色为主调,间以白色的方形立柱和长方形的玻璃窗,大楼两侧各有一座大门,门厅里有八九级台阶,两边各两根白色圆柱,两扇房门,和我们在国内所见过的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苏式建筑没什么两样。楼门关着,里面也没灯光,我们透过玻璃向里张望,看不清里面的形制。 大楼右侧,有座尖顶圆柱型约三层楼高的堡垒,左侧是一排一楼一底的建筑。大楼前面是个正方形小坝子,四周绿树环绕,中间正在作园艺建设。透过树隙,前面是一座门楼,也是黄色基调,典型的俄式建筑,一正门,两侧门,正门紧闭。正门外是条窄窄的街道,靠大门这边的街边停满了小车。向导告诉我们,这里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旧址,邓小平曾在这里留下他的足迹。现在这里属于私人场所。
在大楼前和院落里随意转悠、拍照,也无人来过问。此时,我索性将身体靠在一棵树上,微闭双眼,放松自己,任透过树隙的阳光斑驳地洒在脸上,任眼光穿越时空,注目88年前的这里:茂密的树林里,繁花丛中,一个个子不高却英俊沉稳的东方青年,正手捧着一本马列著作,边走边读,不时与同样肤色、同样手捧书籍的同学打着招呼,或站立着交谈。他是这所学校里的活跃分子,也是一名优秀分子。他“一切行动合乎党员的身份,无非党的倾向”;他“守纪律”,“对党中的纪律问题甚为注意,对一般政治问题亦很关心且有相当的认识,在组会中亦能积极参加讨论各种问题,且能激励同志讨论各种问题”,“从未缺席”党的大会和组会;他 “能切实执行”党指定的工作,对同志们的关系“密切”,“努力学习可以影响他人”;他“对党的认识很有进步”,“能在团员中树立党的影响”,最适合“做宣传及组织工作”。
他,就是邓小平,1926年1月从法国来到莫斯科,初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不久转入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简称中山大学)学习。他的俄文名字叫多佐罗夫,学生证号码是233。邓小平在这里学习时间不到一年,但却在这里奠定了他以后从事革命工作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快来大门前照合影照!”向导的喊话把我的目光拉回现实,我赶紧跑到大门边,在相机的快门声中,与同伴留下一张张珍贵的纪念照。(记者 唐云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