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纪念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邓小平与双龙桥的故事

2017年01月23日13:4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化镇谷河(淮河的支流)上有双龙桥,从外观上看,它与其他桥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双龙桥背后,却流传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重修双龙桥是邓小平亲自批示的,当地村民为感谢邓小平,亲切地称双龙桥为“连心桥”。

  2013年11月11日,本报特派采访组来到王化镇双龙桥,曾任阜南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的杜选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邓小平与双龙桥的故事。

  “双龙桥是两座古桥。”今年65岁的杜选凌说,他出生在双龙桥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经常听老一辈的村民说起双龙桥,每座桥中孔的石梁上雕有石龙,头西尾东,昂首作腾空状。南桥的石龙系青石,故曰青龙桥;北桥的石龙系白石,故曰白龙桥。白龙桥在谷河上,建于明洪武年间;青龙桥在谷河的故道上,建于白龙桥之前。两桥连接南北交通,为阜阳通往河南固始、商城之要津,也是国民党时期王化区署与阜阳县政府来往之通道。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数万部队及车马辎重均从此桥通过,为给后面追击的国民党军队设置障碍,部队忍痛将此桥炸毁,当时部队向群众许诺革命成功后将重修此桥。

  “桥毁后,南北交通中断,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杜选凌说,双龙桥仅剩下两边的桥墩,当地村民为方便渡河,便在桥墩之间并列固定了两首木船。“只能人行,汽车不能通过。遇上发大水时,村民们要想过河只有摆渡到对岸。”

  1984年至1987年,王化镇村民为改变现状,上书邓小平同志,请求中央拨款重修王化镇双龙桥。

  “第一次写信给邓小平时,我还看过信的原件。”杜选凌说,1984年时,他在阜南县文化馆担任馆长,王化镇王修平、刘金平等20余名村民联名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向他请教信的内容是否妥当。然后,村民们便将信寄给了中央办公厅。

  不久之后,邓小平同志就亲自批示:“请中央办公厅信访局认真核实群众反映问题,如情况属实,希尽快解决。”根据邓小平同志指示,

  中央办公厅信访局查阅刘邓大军南下路线图,证实村民们反映的情况

  属实,于是将重修双龙桥列入国家计划。

  “由于资金下拨和项目审批还需要时间,村民们有些迫不及待,随后又上书了三次。”杜选凌说,1987年,交通部拨款50万元,安徽省交通厅、水利厅、财政厅和阜南县人民政府又筹资80万元,总计130万元。资金到位后,双龙桥就开始重修,1990年建成。全桥长99.5米,宽8米,6孔,双柱式桥墩,墙式桥台,单支空心桥板构造,二面栏杆上饰以双龙盘绕,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栩栩如生。由于桥身较高,即使双龙桥王家坝达蓄洪水位,导致谷河水位上涨,双龙桥下面仍可通船。

  “当初写信给邓小平时,村民们根本没想过能得到回复,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公务这么繁忙,却还亲自为这点小事亲自作出批示,并且让双龙桥得以重修,村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临走之时,杜选凌告诉我们,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道路畅通,王化镇也随之繁荣,谷河两岸群众为感谢邓小平,亲切地称它“连心桥”。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