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纪念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任涛:我的小平情结【2】

2017年01月23日09:48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小姑娘有大勇气

  在采访河南解放历史的同时,任涛把收集小平在中原的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跟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小平写书更是难上加难。“熟知邓小平的都是职位较高的领导干部,采访难度非常大。”任涛回忆说,一次在北京采访一位老干部,警卫员不让她进去。跑了好几次才见到这位老干部。可一看到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要采访自己,老干部不愿意多说什么。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任涛讲起邓小平逐鹿中原的那段历史,说得绘声绘色。“小姑娘知道得不少嘛!”任涛的话勾起了老干部的回忆,情不自禁和她聊了起来,越聊越起劲,这让任涛了解了不少小平的往事。回到招待所,任涛马上把录音整理出来,写成文字给老干部看。老干部看到之后非常高兴,让人请她到家里吃饭,还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从那以后,任涛和老干部成了朋友。

  类似的情形不止一次,那几年里,任涛凭着莫大的勇气与努力,成功采访了几百位在中原工作、战斗过的老同志、老干部,其中少将以上级别的领导就有100多位!

  除了采访老干部,任涛还跑遍了各大军区、党史部门以及中原地区有着小平足迹的山野田园。任涛说:“一出去采访就是好几个月,那时候只能坐公共汽车,不认识路、坐不到车的时候就在路上拦车。当时很多地方条件都非常艰苦,吃住也不方便。中原地区,邓小平足迹到过的地方,我基本上都去过。”

  任涛的采访收获颇丰,许多党史资料上没有记载的小故事,也被她挖掘出来。“采访中,小平的坚毅果敢、求真务实、睿智豁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那个年代尤为难能可贵。”

  1991年,任涛正式开始创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中午大家都吃饭去了,我就留在办公室,一直要写到1点多才吃饭。晚上也要写到凌晨1点才回家。”

  期间,深圳一家单位向她伸出了橄榄枝。“我当时特别想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闯出一番新天地。但是离开之前我必须把书写完,一是完成为小平写书的心愿,二是为我从事党史工作作一个总结。”任涛搁置了邀请,在不懈的坚持之下,1992年底,《邓小平在中原》终于完成。任涛说,光是手稿就有高高的一大沓!

  让更多人读懂小平

  1993年3月,河南成立开发区,任涛仍然留在了郑州,到了郑州市高新技术园区工作。此时,她接到一个好消息,中央文献出版社愿意为她出版这本书。于是,1993年7月,《邓小平在中原》第一次出版发行。书中,任涛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邓小平在中原时期的思想、活动轨迹、领导艺术、品格气质、情绪爱好等,为人们了解和研究邓小平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1997年,一版发行的《邓小平在中原》所剩无几,很多需要书的人难以买到。

  2007年,为了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和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任涛决定修订《邓小平在中原》再次出版。她重返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等地,用几个月时间补充了大量照片和新的资料。

  《邓小平在中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不少人大段大段地将书中的文字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有朋友提议让任涛向他们追究侵权责任,任涛却一笑了之,“这样不是能够更好地宣传小平么?”

  任涛的小平情结并没有就此结束。“这几年我构思了另外一本书,名字叫《小平·中原·大中国》,想把小平伟大的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变迁写出来,让更多人读懂小平。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只能暂时放下。”任涛说,她还想到自己没去过但小平足迹曾经到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就是广安。

  “明年小平同志110周年诞辰,我一定要去他的家乡,看看是怎样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小平同志这样的伟人。”说起四川,任涛不禁想起在成都军区采访时,曾到成都吃过红油抄手,“当时吃了一碗不尽兴,还接着吃,面前摆放了好几个空碗,那滋味可好了!”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