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6年12月
2016年12月02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七、加快落实绿色发展
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可持续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基本国策保障绿色发展。1973年,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1979年,通过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83年,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1994年,审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实施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2000年,将保护生态环境全面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3年以来,中国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目前,已经形成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32部法律、48部行政法规、85件部门规章。共有各级环保系统机构14257个。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森林面积达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6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5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1%。自然保护区建设实现统筹发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740个,总面积约14703万公顷。
——环境治理改善绿色发展。建立国家生态环保综合决策机制和区域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保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控强度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大气污染控制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显著下降,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十一五”以来,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4%,累计节能15.7亿吨标准煤,累计形成的节能量占全球同期节能量一半以上。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35平方米。
——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全国建成由2个国家站、33个省级站、300多个地市级站和1700多个县级站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先后在太湖、巢湖、洱海和三峡库区等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建设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设立106个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绿色防控面积达5亿亩以上。建设了两批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共计100余个,带动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点2000多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长效发展,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36。持续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发展进程。2016年1—9月,全国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达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拓展网络经济空间,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8773亿元,比2014年增长33.3%。
——政策扶持促进绿色发展。国家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治理、强化补偿,积极保护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其中约三分之二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200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生态脆弱区实行限制开发,2008年制定实施《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纲要(2009—2020年)》。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新增治理面积达30%以上,生态产业示范已在生态脆弱区全面开展。
——履行国际公约推进全球绿色发展。中国率先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先后向国际社会承诺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多年来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探索低碳发展道路。颁布实施《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超额完成《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含氢氟烃(HCFCs)第一阶段淘汰任务,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约占发展中国家的50%。在《斯德哥尔摩公约》26种受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已全面淘汰了17种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三个行业二公式英排放强度降低超过15%。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签署并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积极建设性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使《巴黎协定》成为历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