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石泰峰在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进行“三解三促”驻村调研时,与村民亲切交谈。 记者 吴 胜摄
春日暖阳中,位于大运河和黄河故道间的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意杨吐翠,菜花金黄。
4月12日至16日,省长石泰峰来到这里开展“三解三促”驻村住户调研。石泰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和农民兄弟交朋友,与干部群众共谋富民兴村实招,共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良策。
在与当地干群交流时,石泰峰说,全省全面达小康,主要看苏北,关键看苏北农村。没有苏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要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走村入户,深切感受百姓冷暖
4月12日,石泰峰轻车简从赶往八堡村,入驻农户王述军、卢月红家。一放下简单行李,就和“房东”一家围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王述军告诉省长,家里有2.1亩地,主要收入靠木材加工,妻子闲时编织渔网,全家年收入6万元左右。
“进了咱们村就是一家人,我就服从村里规矩,入乡随俗。”石泰峰说,“希望我来不会给你们生活上添麻烦。”王述军笑言,现在农民生活也在变,很多地方都像城里一样,晚上有跳广场舞的,早上有健身跑步的。说话间,王述军10岁的儿子王瑞打完球满头大汗跑进来。卢月红说,自从村头建了篮球场,儿子每天都去打球,迷得很。
石泰峰2013年3月考察成子湖片区扶贫开发工作时,曾来到这个村调研。3年过去,群众日子过得如何?驻村几天,他每天都去田间地头、村东村西转一转,进家入户,亲自问、实地看,直接感受,倾心交谈。他去得最多的是贫困群众家里,问得最细的是致富奔小康的短板和困难。
贫困户周成伍夫妇身体不好,石泰峰关切询问医药费报销情况。周成伍说,能报50%,报销速度也很快。村支书刘庆礼补充道,全县新农合全覆盖,农民在村卫生所看门诊药费按50%比例报销,到县医院住院费用能报75%-85%。听说新农合报销比例过去几年一直在提高,石泰峰很是高兴。
老党员陈相民1948年入党,主要收入靠编渔网和种地。他老伴说,村里还给她办了低保,每月多收入370元,“多亏党的政策好”。石泰峰说,照顾好干革命工作的老同志,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咱们要一起过好日子奔小康!
石泰峰十分关心村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大桥村是前几年撤并进入八堡村的,石泰峰注意到,连接两村的道路还是渣土路。他说,这样不仅生产生活不方便,原大桥村村民也会有心理落差,要尽快让合并进来的村享受同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八堡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解决了全村100个孩子入园问题,让村里的孩子就近享受到学龄前教育,石泰峰点头称赞。在村卫生室,石泰峰详细询问药品供应和价格情况。工作人员说,村民大病到乡里,小病在村里,常用药齐全,价格按规定执行,还设有输液室,乡里开的药也能在村里挂水。
小村监事会正在八堡村试点,监事会成员从村里有威望的党员、离任村干部、村民代表中产生,监督村内政务和财务决策、执行、公开等重要程序。石泰峰了解运行情况后说,农村社会管理工作要切合农村实际,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
石泰峰还先后走访超市、农家书屋、电脑室、妇女儿童之家、文化活动室。村支书刘庆礼告诉省长,近年来,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了产业项目,搞起了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有所增加,还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断完善。群众富了,环境美了,村风民风更好了。
石泰峰一边听着介绍,一边指着农户墙上的一幅宣传画意味深长地说,“人和路宽”,写得好!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13日一早,石泰峰在薄薄的晨霭中来到八堡村特色农业示范区,与早起的村民一起下田劳作。
八堡村共有耕地4500亩,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核心区面积2000多亩的农业示范区,已吸引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建设草坪、浅水藕和有机花菜种植基地。
在一块刚刚流转、尚未平整的土地上,石泰峰挥动铁锨铁耙,为地块挖渠松土。松完一片地,他又到隔壁平整完的地块帮忙移植花菜苗。
一同干活的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石泰峰与他们攀谈得知,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所以这里老人多,每天男工60元、女工50元,流转后的土地每年每亩还有900元租金。承包这片地的江苏国润农业科技公司法人尤小明说,这种模式的园区已在泗阳11个村铺开,8个是经济薄弱村。
石泰峰边干活、边问生产销售情况。尤小明介绍,公司实行育苗、种植、采摘、包装、冷链、销售一条龙,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春节前后菜价高企时销售火爆,花菜一亩就卖出了2万元。
石泰峰十分关心网上销售情况。尤小明说,小番茄这样的蔬菜网上卖得很好,但公司只有20%的蔬菜走电商途径,提升空间很大,他们正在开发手机APP、推广微信电商三级分销模式,力争大幅提高网销比例。
从田间到车间,从泥路到网路,石泰峰的调研线路透露着他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民创业增收等问题的关切和思考。他专程考察了李口镇镇域经济。该镇是我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镇,在电商一条街,23岁的年轻电商陈刚告诉省长,他受免3年租金等孵化政策吸引回乡做电商,去年实现销售额80多万元,还吸纳当地十多位农民就近就业。石泰峰十分高兴,勉励他进一步做大销售规模。
渔网编织是李口镇的传统产业,八堡村村民陈素琴告诉省长,她做家务之余织网,一天能赚40元左右。她希望省长能够帮忙宣传一下,让当地织网更有名气。“怎么宣传织网?”石泰峰把目光转向村民张鹏说:“还是要靠‘网’。”
张鹏是当地的一个淘宝店主,最初靠出售外贸尾单的U形枕,现在正在与当地企业合作创制自有品牌,开发蝴蝶枕等新产品,订单有不少来自港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地,一个月利润最高时有一万三四千元。石泰峰勉励他推广经验,带动更多的人学网用网、创业就业,共同走上致富路。
石泰峰对当地干部说,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扩规模、上水平,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创业增收渠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