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未来战场谁能横刀立马——
选将标尺:把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人用起来
未来战场,谁能横刀立马?
这一问,敲击在中国军人的灵魂深处。
这一问,需要用行动和能力来作答。
这一问,一直萦绕在最高统帅的心头——
“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昔日烽火岁月,共和国战将的一段段传奇,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善打硬仗恶仗,多次血战沙场,从营长直接升职为团长,20岁成为红军师长;解放战争中,四野5师师长钟伟指挥作战狂放精细、勇猛敏捷,被直接提拔为纵队司令。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如今和平年代,人们的目光四处寻觅,共和国新一代战将在哪里?
这一问沉甸甸——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
战争年代,一场场战斗考验着每一名指挥员。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赢,立竿见影,用谁不用谁,一目了然。
今天没打仗,我们靠什么选出胜战之将?
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习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目标要求,贯彻体现到干部工作方方面面,作为衡量和选用干部的标准,转化为干部工作的制度安排,并发出了为战选人、以战用人的号令:“把那些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
新年伊始,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主要领导和新组建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公开亮相。一时间,网络上兴起一股解读热潮,梳理他们个人简历,有心的网友总结出这样几个关键词:实战经历、指挥联合军演、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军队选人用人标准清晰了,选将用将眼光高了。自2013年4月开始,中央军委集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军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历时9个月之久。大范围、高规格、深层次的考核,向全军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选贤任能,用打仗的标准选人用人,让想打仗的有舞台、钻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头。
然而,承平日久,打仗这个“选将刻度”在有些部队有些人心里模糊了。对此,习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能打仗、只想在军队混个一官半职、谋取待遇的人,不仅不能提拔,而且要批评教育。”
领袖所思、所忧,就是全军所行、所为。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选人用人工作监督的意见》,原总政治部印发《关于严格落实军队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军队后备干部工作规定(试行)》《作战部队指挥军官任职资格规定(试行)》等制度规定,从干部考核、后备干部、任职资格、任职回避等方面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极大地提振了军心士气,引来全军官兵齐声点赞。
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走访全军部队可以发现,各级党委机关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坚持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营造出想战者留、能战者用、胜战者上的浓厚氛围——
东海舰队坚持把打仗本领过硬、完成重大演训任务表现突出的干部用到紧要的位置上,2014年以来调整的76名师团班子成员都有执行重大任务经历,提升的副师职干部91.1%、正师职干部100%来自作战部队。
原广州军区党委研究制订了《关于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若干规定》,把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分解细化为5类40余条考评指标,先后有156名干部因表现突出提前晋职晋衔;与此同时,4人因完成重大任务表现不力被免职或调离工作岗位。
武警海南省总队党委出台《团级干部考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必考军事。2013年度后备干部选拔中,15名军事训练考核成绩靠后的干部被淘汰;2014年年初,3名军事训练成绩不达标的干部暂缓提升,形成“谁谋打仗、善打仗,就提拔谁、重用谁”的鲜明导向。
原沈阳军区、原兰州军区相继出台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任用工作的办法举措,优先使用经过作战部队岗位历练的干部,一批综合能力强、军事素质好的团以上干部被提拔到要紧、吃劲的岗位上。
鼙鼓催征烽火路,何惧马革裹尸还。初春时节,记者行走在战鹰呼啸的起飞线、硝烟弥漫的导弹阵地、雷达飞旋的警戒哨位,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位新型军事人才叱咤空天、决胜万里的慷慨英姿……
结 语
恩格斯说,衡量一次军事改革是否成功,标准可能有多种多样,但最根本一条是看经过这种改革的军队能否经受住战争的考验。
今天,改革大潮涌起,强军号角嘹亮。
2020年,改革目标,已矗立在不远的前方。
过去3年,全军官兵一路风雨兼程。
未来征途,三军将士还须夙兴夜寐。
有道是,建非常之功,待非常之人。我们相信,快速崛起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将成为我军改革的强劲“引擎”!(记者 柳刚 秦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