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奋力书写决胜全面小康的“宁夏答卷”——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2】

2016年03月11日14:49   来源:宁夏日报

原标题:奋力书写决胜全面小康的“宁夏答卷”

2015年冬季,银川市连续出现了多次雾霾等重污染天气,对此老百姓反映强烈。前不久,我安排环保部门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根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城市扬尘、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燃煤污染等因素是造成污染的成因,而重污染的“元凶”是燃煤。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烟尘、煤尘、灰尘、气尘等导致大气恶化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根治顽疾,力争2018年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

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一年一年、一代一代的努力。宁夏正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把大气污染防治与能源、产业、交通、城市规划等要素结合起来,从规划上顶层设计,构建绿色空间布局。在考核评价上,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取消GDP考核,注重生态指标的考核,提升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权重,树立绿色发展的“指挥棒”。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宁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

脱贫攻坚是宁夏最大的民生工程。宁夏现有58万贫困人口,要提前两年实现脱贫目标,每年要减贫近20万人,意味着每天要减少近550人

记者: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这两个村子您一定印象深刻。自履职以来,您多次到这两个村庄调研考察,在您的关心下,两个曾经穷苦的贫困村都变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宁夏提出到2018年完成脱贫任务,目前全区还有58万贫困人口,您认为宁夏实现脱贫目标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刘慧:永兴村和驼巷村,一个在川区,一个在山区,虽然自然禀赋各异,但两个村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穷。2013年以来,我曾多次到两个村调研考察,和乡亲们一起寻找“病根子”,商量“药方子”,针对当地的贫困症结治穷病、开药方。现在看到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我真心为大家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宁夏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较多,尤其是西海固地区,贫苦程度之深世人皆知。西海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脱贫致富的梦,宁夏的脱贫攻坚,就是要让那些穷苦的乡亲们早点过上好日子。

现在,我们还有9个贫困县、800个贫困村、58万贫困人口,这是宁夏的贫困底数。要实现比全国提前两年完成脱贫任务,必须算好两笔账:一个是贫困人口的数量账。按照58万贫困人口3年内全部脱贫,每年需要销号近20万人,相当于每天有550多人脱贫;另一个是贫困人口的收入账,按现行贫困标准衡量,要如期脱贫,贫困群众的收入增幅要始终高于全区2个百分点,到2018年要达到4000元左右。但这种收入仍是低水平的,与全面小康的标准差距还很大,需要下更大功夫。算完两笔账,我们感到任务不可谓不重、压力不可谓不大、难度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有信心,并且一定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如果到“十三五”末,还有很多老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下,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实现的脱贫不是平均脱贫,而是一个贫困群众也不许落下的脱贫;不是某一时间点越过“贫困线”的暂时脱贫,而是长期稳定地脱贫、拔除穷根。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做好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思想准备,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也不能掉以轻心、仓促上阵,要防止各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避免各种形式的“政绩工程”“表面工程”,使脱贫攻坚成为惠及广大贫困群众的民心工程。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务实苦干,就一定能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提前两年实现宁夏贫困人口全部摘掉“穷帽子”。

记者:2015年,在您的倡导下,宁夏在全国率先实施“阳光沐浴工程”,让20万农民洗上了热水澡。除了58万贫困群众的脱贫攻坚,您还记挂着哪些民生实事?

刘慧:老百姓的感情最质朴,愿望也最真诚。作为自治区主席,在改善民生上,我觉得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最重。所谓民生,就是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在这方面,我们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

自2007年以来,我们已经连续9年实施了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从今年开始,宁夏的民生计划“版本升级”,我们将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体系统筹推进。

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阳光沐浴”工程,再解决20万户农民的洗澡难问题;给300多所农村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让信息化给农村孩子带去更好的教育;给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对1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还将建设一批农村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养老服务机构,让更多老人舒心生活。

民生连着民心。我们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让我们的政策更接地气,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我们既要川区繁荣,也要山区赶超;既要城市领航,也要农村崛起;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要全面,就得协调!

记者:宁夏既有享誉四海的“塞上江南”,也有“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5年倒计时,宁夏如何破解城乡和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让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刘慧:山川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宁夏最大的区情。我们的22个县区当中,仅有四成小康指数超过80%。银川市整体小康指数为85.3%,位于南部山区的固原市仅为67.88%。地区间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差,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最大瓶颈。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我们既要川区繁荣,也要山区赶超;既要城市领航,也要农村崛起;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要全面,就得协调!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出台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各类要素,推进城乡、山川协调发展。

一个是把基础设施夯实。重点是交通建设,目前我们的五市都通了高速公路,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3.3万公里和1131公里,今年,所有县区都能通上高速公路。我们还开建了石嘴山至固原城际铁路,建成后,将形成从南到北的2小时通行圈,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另一个是引导更多人口进城。“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城镇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达到了55%。这方面,我们一手抓沿黄城市带建设,通过城市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一体化发展;一手抓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引导山区群众向城镇、中心村和近水、临路的地方集中,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中南部地区脱贫致富带和经济增长极。

还有,让城乡环境更宜居、更美丽。我们每年都高标准建设一批美丽城镇和美丽村庄,到2020年,全区所有乡镇、村庄都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我们还加大旧城改造,每个市县都建设一个市民休闲公园,就是想让城乡居民都能生活在干净、整洁、文明的环境中。总之,就是要通过区域协调发展,让“山川齐步走,城乡同跨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