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山西阳泉郊区织密权力“围栏”选好管严乡村干部

人民眼·乡村治理:这里的“村官”撑起一片天

记者 刘亮明

2016年02月19日06: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阳泉市郊区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举行集体履职承诺仪式。
  资料图片

游客在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采摘山楂。
  资料图片

“俺村一会儿是郊区数一数二的红旗村,一会儿是远近有名的上访村。为啥?根子还不都在乡村干部身上。”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瀑里村,一见面,“老上访”王小同就来了个“竹筒倒豆子”。

前些年,瀑里光村办企业就有10个,曾被省市评为小康文明村,是郊区数一数二的红旗村。“2012年,村两委换届,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想起一出是一出,政策、规矩在他脑子里就是个零:有一年,他82天就花了4.7万元汽油钱,整天给小轿车喝汽油能用那么多吗?还不是胡吃乱喝给汽车背了鬼。”王小同反问道,“你说村民该不该‘告状’?我们上访跑太原、北京,哪年不得十几次,哪次不是十几人、几十人?”

“这会儿我还不是个我,为啥不再跑太原、北京了?因为新一茬村干部做事、花钱都和大伙商量商量。”王小同说,去年11月,村里要引进阳泉市养老建设项目,村干部严格按规矩办,挨门挨户讲补偿政策、征求意见。结果前期扫障涉及的300多座坟墓的搬迁,这么难的事两个月就办妥。“你说老百姓是不通情,还是不达理?关键是,可别拿‘芝麻官’不当事,闹好了能撑起一片天,闹不好就得乱下一大片。”

“乡村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最后一米。这一米很要命,就像一根水管,上面再通畅,这一米生锈堵塞了,水就浇不到田里,庄稼就长不好,百姓就有怨气,就直接损害党的形象。这一米的关键就在乡村干部。”郊区区委书记苏秀瑞说。

这很要命的最后一米怎么打通?如何才能让乡村的“村官”撑起一片天?阳泉郊区按照山西省委、阳泉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干部的新途径,促进乡村治、百姓安、农民富,初步打造出“六权治本乡村版”。

阳泉郊区的探索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国内多位基层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前去考察。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中元认为,如果说,在山西发生塌方式腐败的创痛中,山西省委推出的“六权治本”之策——依法确权、科学配权、制度限权、阳光用权、合力监权、严惩滥权——在省市县层面吏治中已取得成效的话,那么,阳泉郊区探索的意义则在于探寻乡村党建和吏治的有效途径,扎紧制度“笼子”,避免“牛栏关猫”的制度缺陷,从源头上铲除腐败土壤,上下贯通,净化政治生态。

谁来掌握乡村权力

立标准,严选任,破解私情、贿选、宗族势力、团团伙伙、黑恶势力干扰的难题

“老王,你家搭的这个炭房得拆。这有规矩,咱不能光管自家得劲”“小李,你家院墙边那两间房超出宅基地范围,不能盖了,再盖你损失会更大。这不符合政策”……几十个白天晚上,荫营镇三泉村党支部书记韩进珠一直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

三泉村是郊区最大的村,3757户,2014年被阳泉市列为整体搬迁村,总投资约15亿元。“知道这个消息后,不少村民就想多盖几间房,多得点补偿。”韩进珠说,发现这个苗头,村两委决定,首先要求党员干部不私搭一平方米建筑,然后逐户给村民算账:如果家家私搭乱建,每户多建1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0元估算,就得增加9亿多元的搬迁成本,搬迁梦就得泡汤。

政策讲清,大账算细,村民分清了轻重。结果全村没有一处私搭乱建。眼下,新城建设已顺利开工,全村2018年都将搬入新房。“俺们遭逢上这样‘一口清、叫得来、难不住、跌不倒’的好干部,真是福气啊。”有了盼头的三泉村民感慨道。

苏秀瑞解释:“一口清”,是说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牢记于心,宣讲贯彻清楚;“叫得来”,是说要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叫得出名字;“难不住”,是说工作要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跌不倒”,是说要信念坚定,廉洁为民,打铁先要自身硬。

为了把这样的好干部选出来,区委动了不少脑筋,在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流程和有关规定基础上,又完善了“三推三比四把关”制度:单位推荐“挺民意”、系统推荐“看德才”、四套班子推荐“重实绩”;比个人品德、比工作能力、比工作实绩;把好“群众关”“廉政关”“程序关”“决定关”。

“这套办法最大限度地堵上了漏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荆春泰介绍,过去选任乡村干部,看程序没毛病,但暗中有问题,一不留神选任的人就有硬伤。现在资格审查、廉政考察前置,完善了推荐过程,延伸了考察范围,评价更全面准确。杜绝了跑票买票、推荐不实、人情用事等弊端。

过去,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暴露了一些漏洞:贿选、宗族势力、团团伙伙、黑恶势力干扰,用合法选举程序窃取农村公权的现象屡见不鲜。2014年,区委在村干部换届选举中,“一竿子插到底”做实了三件事:严把候选人关,通过村选举委员会、乡镇选举领导组、区7部门联审组三级审核,在1099名候选人中,取消存在贿选、违规等问题的候选人12名;答好三道题:公共题——围绕法律法规作出“纪律承诺”,必答题——围绕上任后为村民办什么事亮出“竞职承诺”,自选题——主动承诺创造性地为百姓办哪些实事;精心处理合法与合适、选成与选好、政策与民意三组关系,确保村两委换届顺利,新班子团结,群众满意,组织放心。

“这里有一条很重要,党组织推荐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过去有点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可乘之机,损害的是百姓利益。”区委组织部长王振杰讲了件发人深省的事。

任某不仅赌博还吸毒,但曾在平坦镇赛鱼村第八届村两委换届时靠团伙势力和拉票当选。上任一年,因欠下巨额赌债跑路,村里工作“撂了荒”。2014年换届,他又冒出来故伎重演,在预选候选人时,票数比另一名竞选人高出80票。镇党委及时对“村民信服、组织看好”的人选进行推荐,重申选举纪律,解除村民顾虑。选举时现场安置摄像机全程录像,结果扎实苦干的张俊文高票当选。

“规矩立起来,把‘上晓天气、下接地气’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解决了谁来掌握乡村权力的大问题。”王振杰说。

“一手遮天”如何防治

以民意推动“民议”,破解暗箱操作,“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难题

在荫营镇山头村,记者恰遇几位村民代表刚入户征集完民意,每人拿着一份《村民代表民意表决表》。表的背面:16户村民,同意的15户,不同意的1户,有签字,有红手印;表的正面:村民代表签的也是同意,也按了红手印。村民代表王文忠说:“以前,同意不同意由我签,最多问几户估摸着签就行。这会儿可不行,家家都得去,不然,民意栏各家各户的字签不好,出了事我就得兜着走。”

去年,郊区在“四议两公开”民主管村基础上,增加了“动议”和“民议”。“这‘两议’不能少,是让村干部由‘为民做主’变‘让民做主’的关键。”郊区领导说,过去也有村民代表会议,但在很多情况下,有代表没民意,结果常是“好事办成邋遢事”。“动议”杜绝的是屡见不鲜的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问题,要求村主要干部的提议,必须来自年初计划、上级安排和民意。“以前只注重民主选举,忽视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他三方面,三条桌腿有缺陷,桌子肯定稳不了。现在四条桌腿都齐了,桌子还能不稳?”

瀑里村党支部书记石慧民讲了件“内容相同、结果大不同”让他“脑洞大开”的事:3年前,村里决定建新村,但上届村两委没严格按规矩办事,选址拍脑袋定在孔家沟,村民就猜疑里头有猫腻,闹得鸡飞狗跳,一件好事拖3年还在纸上。

去年,新一届村两委换了个做法:组织了12个组一家一家上门征求意见,一切公开透明,最后按村民意愿,决定选址张家岭、抓阄分房,一下解了“老大难”。新居工程一期去年4月开工,今年春天就能陆续搬迁,而且房子已分到户,分得风平浪静。“我和两个儿子抓阄都没抓到,但咱没说的,乖乖儿等下一期。为啥?办法是大伙儿同意的。”73岁的王小同笑得像个小孩儿。

“前几年,俺村承包林地的乱子越闹越大。去年,问题一下就解决了。”旧街乡南沟村党支部书记阎润宏说,村里有一片7000多亩的林地,2008年林改,村两委没有与村民商量,私自决定承包给本村3户村民。许多村民觉得,这么大片林子不能只便宜他们3户,也怀疑村干部拿了人家好处,一直成群结伴上访“告状”。

就在这当口,“六议两公开”救了驾,阎润宏和班子成员分头一边找林地承包户做工作,一边与上访村民沟通:人家3户毕竟签了林地承包协议,全部不算数说不过去,是不是让他们承包10年,10年后,全村户户都有份。话说得有情有理,结果村民“都举了手”。“要早这么办,咱也不至于上访‘告状’,俺们还不懂个‘家丑不可外扬’?”村上一直“吆喝婆姨们闹事”的妇女杜润云不好意思地说。

“这做法是眼下的小麻烦避免了以后的大麻烦。通过真民意来推动‘民议’,让村民参与决策,避免村干部胡来。”人们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郊区领导形象地说:“‘四议两公开’相当于把河修成渠,但渠水一遇风吹草动,难免不溅出来,现在升级成‘六议’,等于把渠变成管子。这回鞋再湿,就肯定是你把管道刨烂了。”

“实践证明‘动议’和‘民议’很关键。”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王静说,有了这“两议”,权力才能真正在阳光下运行,乡村民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刹住把“党支部领导”沦为“支书领导”、把“村民自治”沦为“村官自治”的歪风,农民才能走到主人位置,乡村干部才不能也不敢胡乱作为、一手遮天。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