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刻在身上的“勋章”
不佩戴标志,如何辨认装甲车连的兵?排长郑海高高举起训练尖子曾强的左手:“看伤疤呀!咱们连的兵,身上这样的‘荣誉勋章’最多!”
这是一双什么手啊?两条长长的伤疤交错叠压,新伤压着旧伤。去年7月,全师组织标兵连整建制比武。曾强在之前的训练中划伤了左手肌腱,整整缝了4针,医生再三叮嘱:不要训练,防止伤口开裂二次感染……
可比武那天,曾强把裹着左手的纱布紧了又紧,坚决要求上阵。400米障碍场上,曾强像出膛的子弹,手上的白色纱布在远处时隐时现……等曾强从高墙上一翻而过,连长发现上面留下了一个鲜红的手掌印。曾强第一个冲过终点,战友们围了过来,发现他左手那块白纱布早已变成了“红纱布”。
驾驶员贺志伟本是个俊朗的南方小伙,脸上却有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今年4月,贺志伟随队驾车驶上川藏线。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时,突然一块滚石飞来,砸碎了车前的挡风玻璃,划破了贺志伟的脸……这时,脚下是深不见底的金沙江,头上是危石耸立的峭壁,贺志伟狠狠抹了一把脸上的血,强忍住刺痛,连续驾驶8个多小时安全抵达目的地。
看到记者惋惜的目光,贺志伟说:“当兵训练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哪天打起仗来,还要拼命呢!这条伤疤可是我的荣耀,也是我们装甲车连战士的名片。”
9、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同一群兵”
1953年4月10日,朝鲜。在冬季防御作战中,该连担负小无名高地的防御战斗任务。11天内,全连官兵用血肉之躯打造了一道“钢铁阵地”,打退敌人70多次进攻,小无名高地被鲜血染红……
回忆起先辈当年在异国他乡的牺牲,90后战士钟振旗说:“其实先辈当年像我们今天一样年轻。我们绝不会给他们丢脸!”去年,钟振旗主动请缨遂行一次危险的抓捕任务。面对歹徒疯狂挥舞的尖刀,他贴身而上。殊死搏斗中,他在手臂被砍伤的情况下,忍着剧痛将歹徒制服……一起执行任务的特警钦佩地问他哪来的勇气,他没说话,从兜里掏出了执行任务前写就的“遗书”。
指导员吴鹏打开连队荣誉室,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官兵们在各种战斗前写下的“请战书”“遗书”。记者随手抽取一份,看到这样一封语气平静的“遗书”:“我知道这是一次艰巨的战斗,我已经在思想上做好了光荣牺牲的准备……”
“遗书”写于2009年秋。这封“遗书”的作者叫龙青,当时是一名新兵。
时隔几十年,那群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士兵,和这群九十年代出生的士兵,谁说不是同一群兵呢?
![]() |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