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队如何把队伍磨成“刀尖子”
什么是“刀尖子”?是生死关头的冲锋陷阵,是挑战面前的过关斩将,是永远争先的精神魂魄
4、新疆维稳,被誉为“出色履行使命的部队”
1942年秋,四郎滩。这一天天色阴沉,面对前来扫荡的日寇,尽管尚未组建完成,该连前身立刻投入战斗。那群从未经历过实战的年轻官兵跃出战壕,扑向敌人。枪声渐息,冲在最前面、年仅22岁的连长霍家驹壮烈牺牲,连队全歼敌寇……
2009年秋,新疆。面对纵横交错的狭长巷道、若明若暗的坎儿井,忽而成规模出现的暴恐分子、忽而撒在戈壁大漠的对手,刚刚换装3个月的装甲车连一群年轻官兵,连续作战8个月零18天,打得恐怖分子胆战心惊……时任指导员汪进说:“无论何时何地,多大的挑战,多大的危险,我们都要对得起‘四郎滩’这个光荣的名字!”
有一天,连队奉命在形势最复杂、最严峻的一个地段执勤,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一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即将爆发,恐怖分子企图趁机制造事端,连队务必在交通要道设卡堵截。
汪进清楚,这是一道死命令。如果堵截失败,将导致严重的流血冲突。他们连夜在实地排兵布阵,创造性地按照“S”形设置了3道障碍物,一举成功处置突发情况。此役后,该连“武装设卡”的新战法在武警部队推广,当地群众把“出色履行使命的部队”送给了这支来自江南水乡的连队。
5、世博安保,创造“上海模式”
2010年夏天,装甲车连赴上海担负世博会安保任务。盛夏天气炎热,参观人员众多,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控制人流、维持秩序,是每支任务部队苦苦求解的一道难题。作为全师的“刀尖子”,装甲车连奉命负责客流量大、情况复杂的核心场馆“沙特馆”安保任务,每天要面对高达三四十万的人流量。
这不是一个可以在实验室里求解的算术题,这是一道人命关天、不容失误的现实难题。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该连官兵在烈日下维持秩序,脸晒黑了嗓子哑了;在月下与场馆方模拟试验,一步步求解着合理的分段区间,夜不能寐……
终于,连队官兵摸索到了门道,他们向馆方建议,将安检直道改为蛇形通道,并总结出“内外联动、分段放行、有序领队”的执勤模式。
凭借这一模式,该连官兵创造了有效应对最高峰70万人流量的执勤佳绩。这一模式被命名为“上海模式”,在数万安保部队中推广。相关部门这样赞誉装甲车连:这是一支凭脑袋、靠智慧打胜仗的部队。
![]() |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