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矗立在雪域高原的丰碑

 ——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建功世界屋脊纪实

记者 张天南 赵 波 张 放 特约记者 陈伟平

2015年09月12日10:26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建功世界屋脊

这是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今年“4·25”强震发生后,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的商人和居民撤离灾区时,纷纷将房门、仓库钥匙放心地交给子弟兵,藏族老阿妈曲珍动情地说:“金珠玛米是咱值得信赖和拥戴的高原‘菩萨兵’。”

格桑花,是西藏人民心中最喜欢的花儿,寄托着高原儿女渴望幸福吉祥的美好心愿。50年来,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矢志建功第二故乡,把大爱亲情遍洒千家万户,让幸福之花盛开城乡牧区,从藏北草原到藏南谷地、从藏西粮仓到藏东林海,高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见证着雪域将士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惠一方群众的丰功伟绩。

上世纪50年代进藏至今,5000多名将士长眠风雪高原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山高路险,气候无常,含氧量不足内地的40%。一代代戍边将士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忠贞誓言:“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

西藏军区军史馆记载着这样一组数字:从上世纪50年代进藏至今,已有5000多名将士长眠在风雪高原。

31年前,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一上任就跋涉4500公里检查边防工作,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病,拉着马尾巴倒在边防线上,年仅49岁。一位将军倒下了,却有更多的官兵走上边防哨卡、走进训练场,守卫着西藏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在通往西藏军区边防某团的路上,有这样三棵“英雄树”——2007年3月2日,詹娘舍哨所遭遇雪崩灾害,3名战士用“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的豪迈誓言,将生命和忠魂永远镌刻在雪山之巅。

为锤炼打得赢的“高原铁拳”,西藏军区某旅连续20年全员额、全建制、全装备赴海拔4500米以上地域驻训演习,全天候作战能力稳步提升。他们先后摸索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战法、训法近百项,填补了41项高原训练空白。

去年底,拉萨便民警务站民警多吉次仁因破获两起盗窃案,受到上级表彰。在获奖感言中,他这样感慨:“攀绝壁、趟冰河、练本领,是军营的磨砺锻造了我。”从2011年开始,西藏军地联合出台政策,招考部队优秀退伍战士进入地方基层政法系统,充实基层警务力量。凭借过硬的素质,他们成为保佑一方平安的“守护神”。

军政军民团结是治边稳藏的基础。如今,无论是城镇还是农牧区,县县建有联治机构,村村设有联防点,党政军警民联防共治确保了一方平安。藏族同胞深情地说,有金珠玛米守护,我们就能过安心日子!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总是第一时间投入各类抢险救灾。亚东地震、甲玛矿难、那曲雪灾……一幅幅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画面,一幕幕心手相连、携手救灾的场景,深深定格在西藏各族群众的心中。

藏族老人益西班丹曾是拉萨哲蚌寺的活佛。每天早上,他都会围着布达拉宫、大昭寺转经祈祷四五个小时,“结束了转经的老人们,会结伴来到大昭寺附近的茶馆喝甜茶、吃藏面……”此情此景,让益西班丹倍感欣慰,“目前,西藏已经建成了中、西、藏医结合,以拉萨为中心、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农牧民。”

往事并不如烟。在旧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5.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430‰,这深深刺痛着军队医务工作者的心。

82岁的藏族老阿妈次仁拉姆不会忘记,自己57岁患白内障后,20多年一直生活在黑暗中,是“李素芝医疗队”做手术让她重见光明。

安多县的德吉老阿妈不会忘记,去年11月的一个深夜,患支气管炎20多年的她病情突然加重,那曲军分区门诊所护师彭燕和两名卫生员连夜乘车、骑马6个多小时赶到,及时挽救了她的生命。

50年来,驻藏部队派出民族医疗分队6500多个,自治区30%的人口纳入了部队免费医疗体系。如今,西藏全区人均寿命已增加到68.1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9.97‰。

创造200多项西藏第一、40余项世界之最

“与兵结缘,幸福绵延!”这是西藏各族群众发自肺腑的感言。

爽朗的秋风,传递着丰收的喜讯。连日来,驻军和武警部队相继派出工作队、生产队深入田间地头、草场牧区,同劳动,听呼声,解难题。

日喀则市岗巴县,藏语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庄”。该县昌龙乡有这样一户“吉祥之家”——在一代代驻藏官兵的接力帮扶下,奶奶拉吉从翻身农奴变成生产能手,女儿确吉成为科技种植带头人,而今,孙女德吉在当地率先开起了风味茶馆。

守一方热土,送一片吉祥。50年来,西藏得以在艰难中起步、在发展中腾飞,离不开驻军和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援。

自治区成立之初,百姓缺衣少食,日子过得很苦。群众愁吃饭,军人咋端碗?第一个农场,第一座机场,第一家医院……50年来,驻藏官兵铸剑为犁,接连创造了200多项西藏第一、40余项世界之最。

“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这是过去西藏交通的真实写照。如今,当你翻看中国交通地图,以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犹如银龙盘飞在青藏高原深山沟壑之中。

“我宣誓,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去年8月的拉萨河畔,在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下缅怀筑路英魂的一幕,武警交通二支队官兵记忆犹新。半个多世纪前,10多万大军从四川、青海出发,开始了筑造“天路”的伟大征程,4000余名将士化作了永恒的路基。

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嗨,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眼下正值西藏老兵退伍时节,从乡村到城镇,藏族群众载歌载舞,唱着《洗衣歌》送别退伍战士的感人场景随处可见。

拓荒鼎新只是“序曲”,雪域将士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上世纪50年代,国外水利专家曾断言青藏高原没有修建水电站的可能。如今,驻藏部队参与建设的16个大中型能源项目遍布西藏7个地市、8条江河,200多万藏族同胞告别了点油灯照明、烧牛羊粪取暖的生活。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的荣誉室里,3名在机场建设中牺牲的军人肖像挂在墙上。今天,驻藏部队参与施工建设的贡嘎、邦达等机场,每周进出藏航班增至300多班,“天上西藏”已不再遥远。

——由国家林业局、总后勤部、成都军区及西藏自治区党政军联合组织的“高原绿洲计划”于今年启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部队营区及驻地,绿化荒地近3000亩、植树20余万株……

回眸望,春泥遍足底;抬头看,繁花满眼前。西藏自治区一位领导由衷感慨:“交通、能源、水利这些凝聚着官兵无数心血的重大惠民工程,让西藏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了千年历史跨越,高原子弟兵为西藏经济发展的作出了巨大贡献!”

藏族同胞们说,金珠玛米带给他们的,远不止这些!近年来,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不断改进帮扶模式,让雪域高原踏上了发展快车道。富民兴藏的成果有目共睹:西藏军区引进耐寒草种,在藏北培育出万亩草场,受到国家农业部表彰;驻藏空军和武警部队帮助群众抢占商机,让民俗观光、探险旅游、极限运动等红遍高原;近10年来,累计兴建3000多个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和共建点,推广新技术近200项,全区近3万户农牧民在驻军部队的帮扶下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这是武金多吉任边防连连长两年来收到的第1000条哈达。秋雪飘零前,武金多吉又一次带领官兵为农牧民修葺温室、换季种植,看着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藏族同胞由衷地说:“我们敬天敬地,更敬‘菩萨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姚茜、崔小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