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矗立在雪域高原的丰碑【2】

 ——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建功世界屋脊纪实

记者 张天南 赵 波 张 放 特约记者 陈伟平

2015年09月12日10:26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建功世界屋脊

开办156所鱼水小学,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

阿里地区普兰县霍尔乡中心小学学生小次旦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午餐后可以领到水果。“我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每天还有苹果吃,我很喜欢学校。”小次旦的经历是西藏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明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改变西藏面貌根本要靠教育,从帮助西藏建起第一所现代学校——拉萨小学以来,情注西藏教育事业,一直是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尼西沟,距林芝八一镇18公里。西藏军区某团开办的“鱼水学校”坐落山沟深处,20多年来,老师一直都是解放军战士。放眼西藏的山山水水间,有军营的地方就有学校,有哨所的角落就有课堂。为将文明、和谐的火种传遍雪域高原,驻藏官兵先后结对共建学校162所,资助贫困学生3600余人,帮助驻地开办156所鱼水小学,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

这是一则喜结连理的故事,可差点儿变成了棒打鸳鸯。达孜县白纳村是远近闻名的苗圃专业村,人民携手致富,共享幸福生活。谁能想到的是,这个和谐温暖的地方,曾经却是个欺生排外的落后村。

那一年,川籍康巴汉子强巴与白纳村姑娘达娃恋爱成亲,触犯了“本村姑娘禁止与外地藏人通婚”的祖训,村民们拿着农具、石块要伤害了强巴,新婚夫妇被迫躲进山洞。“和谐稳定才能发展繁荣,安居乐业方能创造财富。”这起干涉婚姻自由的案例,让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各级党委意识到,只有帮群众找到一条致富路,提高基层干部的政务水平和治理能力,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干部杨家勤是帮建队伍中的一员。从带领村干部到外地参观见学,到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在村委会开办“法律夜校”,到请来农技专家教授种植技术,一系列的帮建举措让白纳村渐渐变成了和谐村、幸福村。不久,村民大会决定:为强巴和达娃盖好新房,载歌载舞接他们回家。

藏族有句谚语: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汉藏团结,犹如茶与盐巴。多年前,日喀则的曲夏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如今,曲夏村生活富裕,交通便利,民风和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吃水不忘挖井人。曲夏村的村民们说,他们致富路上的每一步,都洒满了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官兵的辛勤汗水。2008年初,该部党委与曲夏村建立共建关系后,采取连帮村、排帮组、班帮户的“一对一”帮扶方式,建起沼气池,修上引水渠,在乱石滩上“啃”出一条50多公里的公路……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天富了起来。

近年来,行走在雪域高原的人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凡是有军民共建的地方,就有稳固的基层政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珞巴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曾居住在藏东南高山峡谷之中。武警西藏部队派出工作组翻山越岭来“认亲”,帮助他们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开展培训。如今,人口不足200人的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不仅走出了20名大学生,还成为强边固防的典范。

“那一片灯火,幸福地闪烁,仿佛大地开满了花朵,那是战士青春的承诺……”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艺晚会上,一曲《那片灯火》道出了雪域将士的无私奉献和爱民情怀。其实,燃亮“那片灯火”的岂止是五星红旗下坚固如磐的人民子弟兵?墨脱县背崩乡老干部高永红退伍不卸甲,成为部队的编外情报员;退伍老兵胡玉仲留守边关当巡逻向导30余载,穿坏了130多双军用胶鞋……西藏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自治区成立50年来,西藏驻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向地方输送了2000多名转业军人,脱下军装后他们本色不变,继续建功世界屋脊,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格桑花开永向阳,世界屋脊铸荣光。拉萨市大昭寺广场,依然矗立的唐蕃会盟碑见证着民族团结的佳话,喜庆的灯笼映红了藏族老阿妈白珍的脸颊,她转动经筒,许下三个心愿:一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二愿神圣西藏和谐安康,三愿金珠玛米平安吉祥。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12日 01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姚茜、崔小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