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军实践砺就强将强兵【3】

解祖 李兵正

2015年08月03日09:2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强军实践砺就强将强兵

  刀锋闪耀强军之光

  精武强能人最美

  军队强不强,关键看打仗。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军人别无选择。

  2014年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2015年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上至领率机关下至基层班排,上至军委领导下至普通官兵,层层发动、人人参与,两次大讨论掀起“头脑风暴”,形成了共识:战斗力是军队的真本事,能打仗是军人最好的样子。

  认识上一层,实践进一步。苦练是战斗力由认识成果奔向实践成果的捷径。

  把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当作“顶着脑门”的事。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广州军区某特战旅连长刘珪,抓训练严和狠是出了名的:20公里长途奔袭是家常便饭,负重35公斤70公里丛林拉练是必修课,还有多项海陆空高危课目轮番轰炸。

  有人叫刘珪“魔鬼连长”,他却说不“魔鬼”不行,敌人比魔鬼更可怕,训练不玩命、打仗要丢命。他带出来的战士个个是“精武星”,连队成为所在部队第一个全优连。如今已升任营长的刘珪,继续施行他的“训练套餐”计划,要让每一名特战兵真正成为随时插向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中国梦、强军梦是人民的梦、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名官兵的梦。2015年3月,总政治部在北京举行“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主题团日汇报展示活动。

  “生命作抵押、趟出通天路”的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穿着橙色的试飞服来了;时刻准备升空亮剑、守卫祖国南天门的歼击机飞行大队“领头雁”宋辉,戴着金头盔来了;“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南京军区“钢七连”孪生兄弟祖国昌、祖国强来了;扎根深山守护“大国长剑”的第二炮兵年轻的战略导弹专家曾佼龙来了……

  兵言兵语,泥土芬芳扑面;练兵故事,充满烽火硝烟。群英荟萃、相互砥砺,本色呈现、精彩连连,喷薄而出的是各个战位青年官兵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立足本职岗位献身强军实践的蓬勃朝气。

  向极限挑战,与死神较量,拿高手磨刀,令敌人生畏。军营男子汉、当代“花木兰”,都是蛮拼的、超酷的。

  十五载历经艰辛飞天路的英雄航天员张晓光、逐梦天宇的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拼将睿智铸国器的北斗导航青年创新团队,执笔为戟的国防政策专家陈舟,忠勇善战、平时训练如“酷刑”的“猎鹰突击队”,海军某核潜艇基地官兵,空军试飞员群体,还有“临汾旅”“黄继光连”“杨根思连”的精神传人……

  80后、90后成为主体,独生子女、学生兵、学生官增多……如何让这些未经实战的兵褪去“骄娇”二气,在铁打的营盘里百炼成钢,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虎狼之师?全军部队深化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完善战斗精神培育长效机制,官兵时时处处受激励、受熏陶。

  “当兵要打仗”就像“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那样天经地义,穿军装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理所应当。

  成都军区某旅参谋长黎登贵,精通40多类武器装备,掌握30多项特战技能,曾与30多个国家的特种兵同台竞技,3次将中国军人的名字镌刻在异国军队的荣誉墙上。人们知道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却很少知道他身上的32处伤疤。

  “见第一眼红,得第二脸红。”济南军区某特战旅荣誉室有一面墙,悬挂着83名立功官兵的训练伤疤照片,与奖牌、荣誉证书比肩陈列。

  北京军区某机步师师史馆摆着一尊“冠军鼎”,已有66名精武标兵鼎上留名。

  广州军区“狼牙山五壮士连”有一座“金牌林”,57名比武夺魁的官兵,在这里种上了以自己姓名命名的紫荆花树。

  勇士一身的疙瘩肉不是一天练就的,军功章全是血与汗浸泡而成。

  伤疤和老茧,是军人最值得骄傲的“勋章”;

  冠军和金牌,蕴含着铁血将士一剑封喉的制胜“密码”。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两栖霸王花”、海军某侦察队女兵队队长文敏,坚决要求首批加入只有男兵才参加的特战训练新课目。她常说“练,是为了战!子弹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转弯,敌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善良”。

  第二炮兵某旅18名女兵为争取参加实战化驻训演练的资格,与男兵较着劲苦练,联名在请战书上摁下18个鲜红的手印:“晒黑的皮肤是我们女兵最美的名片。”

  今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肩头。信息化转型之路怎么走?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们用自己的勇敢担当,回应着这一时代拷问。

  矢志打赢的模范飞行员、空军航空兵某团80后团长蒋佳冀,首创“中距弹近距打”的经典战例和单场比分420的骄人战绩,在驾机抵近查证外军军机任务中,直面强敌、专业处置,壮我国威军威。

  信息化时代的铁甲精兵贾元友,“大漠射击,一弹贯穿双靶;千米之外,四弹全中靶心”。

  岗位成才士官模范马金永,普通一兵屡克重大难题,成为国防科研战线的“香饽饽”。

  善战何止硝烟里,无声战场亦英豪。

  一生不计名利、“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院士,为我国核盾牌事业鞠躬尽瘁,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宁愿生命透支,不愿使命欠账”,把打仗当急务的张国春,呕心沥血忘我拼搏,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他念兹在兹的大型兵棋演习系统研制事业。

  还有许多耳熟能详、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黄鹤云、郭毅力、罗昊、吴建……

  2015年春节前夕,26名首届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齐聚北京,军委和总政领导亲自给他们挂奖章、戴红花。爱军精武标兵评选、学习成才标兵评选,一个个精武强能的名字响彻军营。每年都有一批全国全军重大先进典型,被邀请作报告。强军典型的先进事迹在知名的“军报记者”“八一青春方阵”“中国武警网”“当代海军杂志社”等微博微信公众号一经发布,就引来千万网友热议、转发,在军内外的关注度成几何倍数增长。

  先进典型还被“撒”向基层,发挥“酵母”作用。两年来,总政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共组织30多个批次“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强军的典型最可敬”先进典型基层行活动。爱军精武标兵、学习成才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以及海军十杰青年、空军学习成才奖获得者、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尖兵、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编成多个精干小分队,走边关、穿戈壁、上高原、下海岛,进排入班分享精武强能的经历和体会。

  王忠心、宗道辉、巴兴、魏巍、吴志辉……这些被普通战士称为“兵王”、视作“偶像”的先进典型,所到之处兴起“追星热”,激扬拼搏奋进的舆论场,带动更多官兵立足岗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装备、提高新技能、演练新战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