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两周年的日子。我们在地震灾区雅安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交流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做法,围绕创新体制机制、走出重建新路进行深入研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研讨会的国家部委领导、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四川工作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年前,突如其来的芦山7.0级强烈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新的伤痛和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给予巨大支持,明确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由四川省负总责,探索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走出重建新路。面对中央的重托和灾区人民的期待,我们深感千钧重担、责任重大。压力面前,我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无私援助下,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奋力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成效。截至3月底,由地方承担的2419个总体规划项目,已完工63%,完成投资68.5%,重建进展符合规划进度,为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坚持科学规划、统筹谋划,震后一周即启动灾情评估和规划编制,震后3个月国务院印发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省里同步编制出台11个专项规划,有力保障了恢复重建及时科学有序推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优先加快城乡住房重建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优先解决5000多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震后一周年全部搬进新居。我们坚持做强产业、提升能力,统筹恢复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布局建设重点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夯实灾区群众奔康致富的基础。我们坚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牢固树立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量力而行、求真务实,一切从灾区人民的需要出发,合理确定重建标准,不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经过两年的拼搏奋斗,芦山地震灾区发生了显著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正在加快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从青衣江畔到蒙顶山上,从中心城镇到偏远村寨,灾区人民已经走出灾难阴影,正满怀信心创造美好新生活。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靠的是中央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同志等中央领导亲临灾区视察指导,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重要时刻都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为灾后重建指明了正确方向;靠的是祖国大家庭的大力支持、无私援助,中央有关部委特事特办,社会各界和人民子弟兵、新闻记者、志愿者踊跃相助,为灾后重建增添了坚强动力;靠的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
相关专题 |
·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