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5年改善7大流域水质 15年消除城市黑臭水

水污染防治立下“军令状”

2015年04月17日08:53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水污染防治立下“军令状”

  继“大气十条”落地之后,“水十条”重磅推出。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35项具体措施,向水污染宣战。“水十条”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同时,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希望把政府、企业、公众攥成一个拳头,合力共治—

  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继“大气十条”之后,向水污染宣战。

  “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突出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科技的支撑作用和法规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搭建完整制度体系

  运用系统思维解决污染问题是“水十条”的最大亮点,实现用制度管水节水

  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深化改革,通过创新加以推进。从“水十条”的238项具体治理措施中可以看到,有136项是改进强化的措施,诸如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有90项是改革创新的措施,诸如对超标企业实施“红黄牌”管理等,还有12项是研究探索性的措施,包括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等。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说,“水十条”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纲领。而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水十条”提出了控制排污、促进转型、节约资源等任务,构建水质、水量、水生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协调推进的格局。

  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分子,尽量做减法,“调结构、调布局”是治本之策,以治水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标之法,努力削减工业、城镇生活、农村农业排污总量。水量作为分母,尽量做加法,坚持节水即减污,以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生态用水实现节水增流,强调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

  “水十条”的最大亮点是运用系统思维解决污染问题。包括协同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淡水与海水、大江大河与小沟小汊。以山水林田湖为生命共同体,尊重水的自然循环过程,监管污染物的产生、排放、进入水体的全过程;系统控源,以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防治城镇生活污染等为重点,全面推动深化减污工作;提出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等针对性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等。

  “用制度管水节水,‘水十条’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吴舜泽说。梳理“水十条”的具体举措,从健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健全水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到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等,12个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彰显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