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民拥抱“创”时代——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4年度报告【4】

2015年04月07日08:48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全民拥抱“创”时代

  抓住关键 迎难而上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和特点,我们必须抓住关键、迎难而上,以自主创新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以制度创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以长远目光加强基础研究

  2014年,科技界对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涨”声一片。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源头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载体,是高新技术的源泉。我国要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就必须有持续的高水平的科学产出,自然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在R&D的占比相比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后劲不足。新的一年,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必须以长远目光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更有耐心、更具恒心地支持基础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

  对于方向性的重大科学前沿,要突出科学目标,进行前瞻性布局,抢占科学制高点;对于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应更加体现国家意志,着眼未来国家竞争力,进行战略性部署。应该保持基础研究类重点专项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合理比重,稳定一批长期服务于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队伍。同时,促进科研机构落实改进科技评价方式,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基础研究环境。

  加强基础研究不能单靠政府投入。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大都注重基础研究,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约20%都是来自企业投入。因此,应该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企业化转制院所重视并投入基础研究。

  二、用切实改革营造公平市场

  要充分释放创新驱动能量,就必须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为此,政府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要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同时,应该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此外,应该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改进互联网、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三、管好用好财政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是支持自主创新的强大推动力。随着近年来科研经费大幅增长,人们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合理以及效益产出愈加关注。新时期的科研经费管理应该充分适应科研活动特点和科研创新规律。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动态监督,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流向进行及时监测,评估使用效果,推动科研经费收支规范化管理,将科研经费的使用真正置于阳光下;另一方面,因为科研工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科研经费预算不宜过细,应该在约束的同时给予科研承担主体合理的经费使用自主性和灵活性。正如一位中科院院士所说,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改革上,应该用国际视野,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科研经费的分配要按照科研的需求,保证科研能进行,而不是把科研人员看成犯罪分子来监管。

  四、协调“两只手”服务众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一个激发社会活力的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应该由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共同来营造。政府应该为激发市场活力清障搭台,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进行宏观引导、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应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在协调“两只手”上需要注意,凡是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避免直接干预创新创业活动。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阶段和领域,政府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保障创新创业合法权益和竞争秩序。

  在市场方面,科技服务业应该进一步发力,提升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五、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

  创新创造关键在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尤其是富有创新激情的青年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因此,应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形成正确的评价激励导向,完善分类评价标准和方法,突出业绩和时间贡献,减少评审数量,简化评审环节,规范评审时间,让科技人员潜心科研。

  国家应不断树立和强化人才优先发展观念,制定完善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要继续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推进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同时,应该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加强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创新人才到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支持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科研项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鼓励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成长和创业。重视工程实用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调动人才积极性还需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避免创业创新人才为应对考核压力而制造“硕果盈枝”的虚假繁荣,鼓励他们直面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让失败成本转化为成功资本。

  回顾2014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科技界进一步行动起来了,产业界进一步行动起来了,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了……自主创新进一步成为国家战略和全民意志的有机结合,更多的创新主体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之急需,更多的创新成果进入广阔的市场天地。迈向2015,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召唤,我国自主创新的巨轮将继续滚滚向前!(经济日报“自主创新”调研小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