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 原
人人追求中国梦
道德建设不放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发展拥有了鲜明底色,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令全国人民对未来充满憧憬,增强了自信心。近几年,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劳动者,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从报刊到网络,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2013年7月9日开始,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连续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中宣部宣教局、中央外宣办网络新闻宣传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中国梦网上系列谈,干部、学者、农民、职工、教师、学生,纷纷走进网络直播间,向广大网友敞开心扉。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个人梦想不断汇聚,与催人奋进的国家梦、民族梦交相辉映。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国梦·尽责圆梦”主题实践活动生动活泼,各地利用各类传播渠道,通过事迹巡讲、故事会巡演等方式,让“尽责圆梦”影响大众的言行,苏和、王高乐、二连浩特边防检查站等70个“尽责圆梦·草原儿女赞”先进典型、30名“尽责圆梦·优秀基层干部”、197名“我身边的雷锋”、60名“美德少年”等相继涌现。
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福建省莆田市现有131个莆仙戏剧团,他们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内容,通过“编印百个剧本、开展百团加演、组织百团调演、开展百对共建、录播百个剧目、投入百万资金”等措施,生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志愿服务大发展
思政教育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组织化、制度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相继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郭明义爱心团队”“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深深鼓舞了全国的志愿服务者,强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如今,我国在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广东省佛山市,注册志愿者已达66万人,形成了市、区、镇街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立健全了招募注册、培训提升、记录管理、激励回馈、政策保障等机制,搭建起志愿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高效对接,从荣誉回馈、生活回馈等入手,激发出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新的机制、新的工作方式不断涌现。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部门,教育部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具体化,并有机融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净化网络环境的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上网不断营造健康的空间;全国妇联在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50多万个、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24万多个。
2014年2月,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成为各高校思考和改进的主要教学内容。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更加显示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