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魏宏: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6】

——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5年1月28日)

2015年02月05日16:28   来源:四川日报数字版-首页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五、抢抓新的战略机遇,努力提高开发开放水平

国家推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点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落实好、实施好,科学谋划、高水平规划“十三五”发展路径,推动四川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主动对接国家南向西向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交通和物流体系。南向抓好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成贵客专等项目,加快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建设,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和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北向推进西成客专等项目,打通成都—西安—环渤海地区的铁路和公路,提升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运输大通道;西向加快推进蓉欧快铁、中亚货运班列等国际物流骨干网络和成兰铁路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成都至西宁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通往西北和中亚的便捷通道;东向推进沪汉蓉铁路大通道建设,力争成渝客专年内通车,加快渝昆铁路前期工作,实施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和建设岷江港航电综合工程等航运建设项目,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畅通东向出海通道。在航空枢纽建设上,巩固双流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优势地位,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启动乐山、巴中机场建设,加快泸州等机场建设,力争开通九黄、广元和西昌国际口岸机场,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形成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加快连通重点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省界的高速公路网络,推进雅康、汶马等19条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支持成都经济区加快推进城市群同城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粮油食品等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川南经济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培育建设多中心城市群。支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天然气等产业协作,促进资源科学开发、就地转化,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实施一批支撑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健康发展;创新攀西战略资源开发模式,加强科技攻关,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完善扩权强县运行机制,做强县域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

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专题投资促进,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川欧经济合作交流暨投资项目洽谈会”等专题招商和重大开放活动,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000亿元,利用外资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境外投资,推动优势产业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带动装备、材料、产品、服务出口。瞄准世界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增长区域,深化与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环境。加强和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建设利当前、惠长远,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坚定贯彻新型城镇化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扩大“多规合一”试点,全面注重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功能优化,合理确定城市终极规模,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促进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拓展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发展空间。支持城市更新改造,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加快城镇地下管网、道桥交通、排涝防洪、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居民住房消费,继续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加大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大力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开发。要创新机制和办法破解推进城镇化的难题,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两条腿走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改进城市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强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继续推进“五个统筹”,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创新城乡住房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有序推进行政区划和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深入实施“五项改革”,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落实户籍制度专项改革方案,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逐步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