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郝鹏: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6】

——2015年1月22日在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5年02月03日15:15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无标题

(五)抓统筹、促均衡,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完善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机制,健全以城带乡、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强化规划对城镇化的引导调控作用。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色、人文特点,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镇化率超过50%,让全省一半以上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推动西宁、海东城镇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引导城镇建设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防止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启动“三规合一”试点,推动海东和格尔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明显进展。

提升城镇建设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支持西宁市充分利用南北高速环线,构建内网外环的交通新格局,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配套政策,有序推动进城农牧民市民化,让他们生活得更踏实、更舒心。

加快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在交通沿线和人口集中地区再建设16个“美丽城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提升城镇功能和品质,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以新建300个“美丽乡村”为载体,统筹推进农牧区基础设施、住房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惠民、农牧民素质提升等工程,促进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

推进区域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让各地发展更具特色、更有活力,在打造“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品牌上取得新成效。重点打造东部城市群增长极,支持西宁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新片区开发,加快海东核心片区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柴达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环湖地区特色发展,打造绿色精品小城镇。推进青南地区平安与振兴,巩固玉树灾后重建成果,实现生态和生计共赢。

(六)补短板、促公平,加快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政策举措,增加政府投入,凝聚社会力量,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取得明显进展。

大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巩固“两基”成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重点,继续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建设规划,为转型发展输送技能人才。继续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面对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期待,我们将乘势而上,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让孩子们获得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切实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新一轮医改综合试点,突出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项重点任务,推动医改向提升质量、巩固完善、健全机制转变。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实施一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加大省和市州级医疗机构建设力度,优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进一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推进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确保惠民生育政策落到实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

以创新和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123”、“1020”等科技支撑工程,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快建成光伏产业、锂镁材料、特色生物资源等工程研发中心,实施集中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实施“昆仑英才”计划,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

促进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健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热贡和格萨尔(果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基本建成省图书馆、文化馆和美术馆,繁荣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以文化产业园为平台,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广播电视、影视制作等新业态,文化产业增长12%。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社区文体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充分发挥现有场馆设施的作用。

依法推进社会治理。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法律七进”活动,提高全民守法意识。深入推进平安青海建设,加强社区网格化、法治化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预防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寺院,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坚决遏制各类重大事故发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