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和“八大工程”。自治区本级增加投入10.23亿元,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新建学校312所,其中幼儿园181所、义务教育学校125所、普通高中6所;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1000所;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好20个协同创新中心、20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0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以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0万人左右。加大产业、旅游、教育、科技扶贫力度,自治区本级增加生态移民扶贫工程资金1.15亿元,实施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和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和生态移民搬迁,加快滇桂黔石漠化广西片区扶贫攻坚步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继续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工作。自治区本级增加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3亿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产业转移。加快7个国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园建设。完善公共投资促进就业机制,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自治区级统筹,探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全区社会保障“一卡通”。自治区本级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6.83亿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320元提高到380元。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发挥漓江画派等文化品牌的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事业大繁荣。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自治区本级安排资金3亿元,建设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成200个示范(数字)农家书屋,完成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推进左江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文化创意、网络服务、数字动漫等新型业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统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等改革,全面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大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投入力度。持续推进诚信计生。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规范互联网管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抓好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筹措资金520亿元继续实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抓好“千村通公路”、260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千万农户住房保险、2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一批幼儿园、5000个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等六个方面的民生项目,确保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惠及一片。
(七)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动“三区统筹”协调发展。
升级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着力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港口物流等256个重大项目。打造石化、修造船等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与西南中南地区无水港合作。全面推进经济区同城化发展。
加快西江经济带崛起。自治区本级今年安排7亿元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大会战166个重大项目。大力承接粤港澳等产业转移,完善重大产业布局,创建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设立珠江-西江产业投资基金。建设千里生态廊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制定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重大工程建设攻坚3年行动计划,今年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同时利用各有关方面和社会资金,围绕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等六大任务,实施好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扶贫攻坚、惠民富民等五大工程。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城镇带、沿边城镇带。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建设好2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实施城市承载力提升百项建设工程、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和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等“十大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本级将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资金25.5亿元,推进棚户区改造14.33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3.5万户。加快供水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000公里。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力争实现城镇燃气普及率90%以上。抓好宽带城市示范、宽带网络优化提速工程。
(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东盟交流合作,办好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论坛。充分利用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平台,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投资,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在国家支持下筹划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办好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着力抓好中马“两国双园”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凭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与欧美日韩澳新等国合作。继续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推动规划建设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积极推动两广一体化,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合作园区建设。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进出口货物在北部湾经济区自由流转,全面实施多部门“三个一”合作,建设“单一窗口”,推进全区及与珠三角、西南中南区域通关一体化,申报西江流域综合保税区。推动重点口岸扩大开放和升格,加强口岸基础设施、电子口岸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中越、中马“两国一检”查验新模式。
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工贸易倍增等方面引进更多的龙头项目,实现招商引资质优量增。开展好“跨国公司暨世界500强八桂行”“央企广西行”等活动。鼓励和支持我区优势企业开拓东南亚、非洲等市场。
(九)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深化行政审批和管理制度改革。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为基层、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松绑放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做好“接、放、管”。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大力推行串联改并联、网上审批,建立上下联动、部门之间协同配套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体系。扩大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与政府合作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强化土地利用和供给管理。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做好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重要民生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建立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执行动态管理机制,将市、县、区已批准用地的供地率与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盘活存量用地。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耕地保护。
加强财税管理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的《预算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整合规范并公开专项资金,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建设。加大对基层的财力补助力度。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推进“营改增”和消费税等税收制度改革。
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打通人民币双向流通渠道。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引金入桂”战略,积极发展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进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