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2015年,哪些法规与新政将影响我们?【2】

2015年01月12日08:25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2015年,哪些法规与新政将影响我们?

《广告法》:关不掉的弹窗或将违法

【进程】2014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2014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目前,二次审议稿已面向公众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今年的1月19日。

无论翻开报纸还是打开电视,无论自驾车还是坐上地铁,无论进入小区电梯还是上网休闲,现代生活几乎都躲不开广告。

几乎“无孔不入”的广告,近年的“负效应”日趋明显,《广告法》也将进行修订。

如今,各类“专家”、“患者”出镜诉说的“神奇医药”广告颇多,可一个广告里的“专家”在另一个广告又成了“患者”——都是“演”的。

“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关系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且功效因人而异,要十分慎重。”这样的呼声在社会上颇高。经研究,草案明确: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患者或者其他广告代言人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针对未成年人,草案也做了特别规定:不得含有劝诱未成年人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的内容;不得含有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的内容。

目前,网络也逐渐成为广告发布的重要媒介,常因缺乏有效管控、格调低俗,且采取多个弹窗等形式对用户“疲劳轰炸”,甚至通过技术措施让用户无法关闭,还往往潜藏病毒。

为此草案也增加规定:明确该法的各项规定均适用于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发布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网页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取消部分高考加分:

艺体、学科特长不再“拼分”

【进程】 经过几轮政策调整,高考加分逐年“瘦身”。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明确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被视为高考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高考加分政策“釜底抽薪”之举。此项规定于今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这一政策,2015年1月1日起,5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被取消,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5项被取消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为: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此外,今年起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也将按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并且明确“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据了解,原本是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多年的实践中却逐渐演变为一些家长和学生“拼分”乃至“骗分”的方法。

高考加分政策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出于改变高考“以分取人”的不足,保障高考公平。但随着后来加分项目增多,不仅让部分学生因学习奥林匹克竞赛项目加重负担,还衍生出作弊造假事件,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新的政策不仅对一些加分政策予以取消,而且对保留的加分政策也加大了公开力度以确保真实。此外对于骗取加分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记者 简工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