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鹏
372潜艇官兵。高毅摄
潜艇上人手少,艇员们必须“一专多能”,图为372潜艇远航期间,一位领导为艇员理发。罗小海摄
在水下长时间航行,“伙食也是战斗力”。这是372潜艇长航期间,艇员们包饺子改善生活。罗小海摄
艇员们在“潜艇损管脱险训练中心”进行损管堵漏训练,372潜艇遇到的险情比演练情况设置危急10倍。周演成摄
冬日午后灿烂的阳光洒在海军372潜艇上,身处在干船坞中,这艘有着“大洋黑洞”之称的新型潜艇向参观者展示出了难得一见的硕大体量,它正在进行执行完重大任务后的例行坞保,就像人的体检一样。
几名身着海洋迷彩的艇员站在高高的船坞边,轻松地低声谈笑着,脚边的桌子上是一包恰恰瓜子和一桶康师傅冰红茶,这是难得的片刻休闲时光。
在此之前的一次战备远航任务中,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潜艇遭遇我国潜艇史上罕见的重大险情。事后很久,一些艇员家属才从媒体上得知消息,询问之下,一名艇员带着开玩笑的口吻对妻子说:“哥这次差点变成相片回来了。”
一
372潜艇接到的是紧急拉动任务。前一天,电工兵牛凡科还在2000多公里外的河南新乡老家举行婚礼,下午收到艇政委的短信,新娘以为是祝贺信息,的确是的,但祝福语的后面还有一句话:有任务,速归队!
坐火车已经来不及,他立即买了第二天的飞机票赶回来,落地后很快就出海了。
这还不是最紧急的。电航技师周军的妻子和女儿坐飞机来队与他团聚,飞机还在天上,他已经随艇出发了。
那天本来休息,轮机兵朱召伟的老婆买了一只鸡,他下午打电话说,把鸡炖上等我回来吃,却接到命令立即出航,“这鸡一炖就是几十天!”战友们调侃他说。
艇上军医卢翀的爱人也来探亲了,说好了晚上回去吃饭,接到任务通知,他在手机中写了一条未发出的短信:饭可能吃不了了,等我回来。就把手机留给岸上的战友转交妻子。
身为潜艇兵的家属,很多军嫂已经习惯了丈夫“突然失踪”——“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走,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而几乎每一个潜艇兵都对家人充满愧疚。
任务前不久,372潜艇所在支队支队长王红理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他是372潜艇远航任务的指挥员。母亲患病多年,赶到长沙家里,老人家已经不认识他了。王红理失声痛哭,他为母亲看好了墓地,留下丧葬费匆匆返回部队。
在372潜艇来队的20多个家属中,动力长谢宝树和雷弹长陈凯军的妻子都是孕妇,预产期都在一个多月后,谢宝树操心着为孩子取个名字,陈凯军的爱人计划剖腹产,她希望丈夫能见到孩子出生。
和艇上很多战友不一样,年轻的水声长何彪还没女朋友,他是372潜艇上唯一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生,买了一些干果、带着几件换洗衣服就上了艇。十几天后,在几百米深的水下,命悬一线时,他会想起从清华大学保送潜艇学院研究生面试时,导师问他:“以后分到潜艇上会有生命危险,这样你还来不来?”他没当回事,就说没关系。如今他才明白,导师不是跟他开玩笑。
372潜艇上还有一个神秘的“客人”,他是海军司令部潜艇部参谋马泽,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是“只看不说”,他忠实记录了372潜艇遇险的全过程。
出海后没多久,372潜艇接到上级命令,由紧急拉动直接转为战备远航,这艘新型常规潜艇开始长时间大深度隐蔽航行,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大洋里的目标海区机动。
下过潜艇的人都知道,潜艇的内部就像人塞满心、肝、脾、肺、胃、大肠的胸腔和腹腔,艇体内有上千台仪器设备、几千条管路、上万个阀件,潜艇兵就工作、生活在这些设备、管路的缝隙里。
“说是出海,其实我们很少见到海。”军医卢翀说,“就是在一个移动的‘箱子’里走来走去。”
出航10天后,很多人开始出现不适应现象,躺在床上睡不着,饭量减少,个别人变得烦躁不安。
372潜艇组织休更官兵包饺子改善伙食,有一天赶上过节,晚上还加了两个菜——清蒸肘子、红烧丸子,每桌还多了一大瓶果粒橙。艇上每日出版、发行量15份的《水下长城报》上开辟了“开心一刻”笑话栏目,一名艇员在这份八开的艇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心态决定成败》。
然而,艇上的几十名官兵不知道,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正在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