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闫妍
活动现场 (人民网记者闫妍 摄)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要求,是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古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而今,我们身边涌现的像班银城这样的“孝老爱亲”好人,同样是孝行典范,他们用爱推动着社会进步。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穆思山,曾这样向媒体评价过班银城寻母事迹,“无论哪个时代,最真实质朴的人性永远最能打动人心。班银城把中国的孝道精神推到极致,堪称现实版的‘劈山救母’,这种精神是我们现今社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位参与现场交流的观众,激动的对记者说,“班银城17年寻回母亲,他的艰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留给社会的是对“孝道”的永久执着,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传唱的美德,他是我们的孝义榜样,值得全社会学习。”
“中国好人”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总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以忘怀。是楷模我们就要学习,宝贵的精神更要传承,一个人的传承不是“传承”,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需要全社会崇德向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公民,都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正如10月“中国好人榜”入选者共同倡导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
![]() |
相关专题 |
· 中国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