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金星 任胜利
2014年08月27日09: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专题询问会会场网民互动。 |
![]() |
专题询问会结束后,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一名官员接受当地媒体记者采访。 |
“坐在家里,看着电视,就能清楚地知道人大是怎样监督政府的。咱老百姓只有看得真,听得实,心里才透亮呀。”70岁的原国营郑州第二棉纺织厂退休干部王友和赞不绝口。
让王友和感慨不已的电视直播专题询问要从7月29日说起。当天,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会,当时有8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1位网民向1位副省长、6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现场发出“考问”。
本属于例行的会议,但此次会议室内的摆设和现场气氛与往常大不相同。除旁听人数增加外,会场内额外增添的几台摄像机和场外的数辆直播车,让连“久经会场”的服务人员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原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首次运用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现场直播专题询问,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既使颇为“神秘”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变得公开、透明,也让选民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代言人”是否认真履行职责。
“激烈交锋”为民生
问者一针见血,答者坦诚直言
“学生和家长特别关注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董广安问题尖锐,并点名让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回答。
“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确实存在,在职教领域,这个问题更为迫切。”朱清孟面对犀利问题并不避讳。脱节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结合不够,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走向社会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结合不够等。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动态的,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应该是动态的,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朱清孟说,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人社、发改、工信等部门,为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我虽然退休了,但关心时政的热情不减。”热爱读报的王友和告诉记者,他从媒体报道中留意到,人大常委会的每次专题询问都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特别是这次,老百姓就像在会场上一样,人大代表询问的每一句话都听得很清楚,让他也有身临其境之感。
“问得一针见血,答得没有套话空话,真过瘾!”王友和如是评说。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宣传处副处长陈波告诉记者,询问权是人大监督权中的一项重要职权。与一般的询问相比,专题询问的对象比较明确,内容更加具体,通过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听取“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要求其负责人当面给予答复,具有社会关注度高、针对性强、互动效果好等特点。
“请问徐济超副省长,省政府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建伟举手发问。
“在上学的费用上省里将拿出普惠性方案,明年起所有的中职在校生学费全免,眼下财政已拿出8亿元,免去农村和农学专业的学费。”电视画面上的徐济超严肃而认真地回答,“明年将再拿出4亿元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一些补助,决不能让职教院校的学生因为生活困难失去上学的机会。”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在问答环节结束后指出,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监督形式之一,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职业教育专题询问,既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事关全省大局和民生突出问题的关切,也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促进。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