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副省长应询 老百姓点赞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试水现场直播专题询问

记者  龚金星  任胜利

2014年08月27日09: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创新形式被点赞

群众积极参与,网友也有代言人

“我代表网友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发问。”最后一个发问的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关少锋,“我个人做了一些整理,比较集中的一条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请问普通本科院校为什么要转型?转型有什么困难?如何引导转型?”

关少锋说,在本次职业教育专题询问会召开前夕,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向网友征集关于职业教育的问题。他特意收集网友们的意见,首次把网友们关心的问题带到了询问会上。

“为保证问政的有效透明,省人大常委会将职教工作问询纳入计划后,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告诉记者,省人大特意邀请12位省人大代表和8个部门负责人,历时两个多月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实地考察了28所职业院校、13家企业,与50余名校长、教师、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历经多次专题询问的省人大代表马玉霞也参与了此次专题调研。她举例说,职业学校的校舍和普通大中专院校相比,大多显得“寒酸”,有必要加强职教“硬件”建设。

王云龙委员进一步提出:“个别县市在职教经费上存在历史欠账,没有做到依法依规投入。”对此,省财政厅厅长朱焕然表示,对“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这一规定的执行情况,要搞决算公开,就像公开“三公”经费一样,让社会来监督。

今年,电视直播、常委会组成人员“追问”和网友“自由询问”形式,成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的亮点。

关少锋认为,采用专题询问会同步直播的形式,极大提高了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让更多老百姓知道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履行、行使权力的,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询问不只“问事”,还要“看效果”

监督工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所说,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监督不力就一直是人大代表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权力不受监督,在行使中就会偏离方向;没有切实有效的方式,监督就会流于形式。

“省人大常委会之前举行的5次专题询问,尤其是去年以来举行的‘水污染防治’‘传染病防治’等专题询问,不仅及时回应了群众诉求,还推动了热点问题的解决。”陈波告诉记者。

2011年11月25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就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等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这是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组建以来,首次以专题询问的方式,请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王玲委员的问题直接,“在已分配的保障房中,有没有不公正的现象?”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开宝马车住保障房”的现象,田土城委员则提问:“如何让保障房真正分配到应该得到保障的人手中?”

赵建才副省长及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人均认真进行了回答。会后不久,全省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得以完善。

2012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专题询问食品安全,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说,此次询问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也让我们看到工作中的差距、漏洞和不足,“这种关心、爱护或者说批评,比表扬和赞美的话更能起到促进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将逐步使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常态化。专题询问不但要问出症结、问出责任、问出方向,更要问出代表和百姓的心声,使应询者答出原因、答出对策、答出承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表示。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7日 17 版)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