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一部50后60后的“致青春”——专访《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导演吴子牛

2014年08月08日11: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经过精心筹备多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四川省委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原名《邓小平》),将于8月8日晚8时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今日,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到了该片导演吴子牛。吴子牛说,这部电影中许多故事,都与自己,以及身边许许多多50后、60后人的生命轨迹重合在了一起,“可以说,这是一部我自己,以及所有50后、60后人的‘致青春’。”

把自己的青春岁月融入这部戏

著名川籍导演吴子牛曾经拍过许多高收视率的大型连续剧,如《贞观长歌》、《天下粮仓》等。此次接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吴子牛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他感触最多:“这部戏这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的‘致青春’。我是全程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从1976年到1984年,这8年是中国最重要的8年。在拍摄这部戏时,我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吴子牛坦言,《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戏中,几乎所有大型历史事件都与自己的生命轨迹相重合,拍摄时,这些历史场景被几近真实的还原,也让他忍不住一次次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光,“我曾是一名初67级的中学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69年1月17日,作为全国首批插队落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我于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1984年邓小平阅兵那天,我正好在突尼斯参加电影节,无意间打开电视机,恰好看到阅兵仪式上,大学生们打开了‘小平你好’的标语,那一刻,我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正是因为这段历史中包含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岁月和回忆,所以吴子牛在拍摄时格外用心,甚至严苛到力求每一个场景、细节和道具,都真实还原。制片方按照邓家原址以1:1.25的比例进行还原,打造场景、道具和布局,以逼真地反映当年的景象和氛围。为了保证该剧的权威性,剧本创作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派出专家学者担任指导,并提供大量文献资料。影片中,打倒“四人帮”后,北京人民家家户户吃“三公一母”螃蟹的这些细节,都是源自于当时的真实事例。

吴子牛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当初刚接到剧本,自己花了三天一口气看完了,觉得非常精彩,也很喜欢,“看完剧本,我非常激动,因为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或故事,也是一份我们这代人对于这个时代深刻的情感记忆。”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