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时代呼唤的铿锵回音

二炮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的清廉“密码”

2014年08月05日15:03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时代呼唤的铿锵回音

秉节如竹清风在

纪念馆的将军旧居里,居室简陋,却满屋书香。客厅的茶几上,摆着尚未读完的经典著作;卧室的床头,摆着厚厚一摞理论书籍;墙角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藏书。

古今名著,中外经典,许多书籍被杨业功翻得卷了边,有的还密密麻麻布满批注和体会。他不喜欢交际应酬,除了拼命工作和学习,填词作赋、挥毫泼墨便是他最大的情趣爱好。

一位参观者感叹道:“情趣上的俗与雅、生活上的俭与奢、官场上的清与浊,是战胜自我的作战,更是争取军心、民心的作战,杨业功是一名‘常胜将军’。”

1999年,杨业功在北京组织阅兵训练,一名基层干部给他送去一些宣纸。他严肃地说:“共产党员的党性岂能在一张宣纸上失守啊。”一次,有位老乡知道杨业功爱吃粳米,便让人捎来20斤,他硬是按市场价付了钱。

留言簿上记录着人们的感动:“这种小到‘一袋米’‘一张纸’的坚守,更为可贵,发人深省。”“厚德为范,精忠为碑!”“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爬得多高和走得多远,而是在于自身如何纯净和坚守。”

遗响犹存正家风

干部家风,在今年成为了一个热词。走进杨业功纪念馆,人们不禁问:“身为将军,杨业功的家风如何?”

纪念馆里,记录着杨业功两次“约法三章”。从当旅长开始,他就给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提要求:“不许干预我的工作;不许享受任何‘特权’;不许收受任何钱财和好处。”

2003年底,杨业功病重住院,他再次交代:“无论我手术成功与否,任何人不得找医院麻烦;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来看我;家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礼品和现金。”

妻子杨玉珍,不管风吹日晒,都是自个儿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儿子杨波涛在基层时,想“蹭”父亲的便车回家,结果被赶下车;弟弟从老家投奔,想在部队招待所谋个差事,好话说尽,他就是不点头;在最后一次述职报告中,他写道:“我家4口人都拿工资,我的月收入3000多元,家庭月收入6000多元……”

当年,杨波涛结婚,杨业功明确不办婚宴、不收礼金,以茶话会的形式请来亲朋好友坐了坐,让一对新人种下两棵桂花树作为纪念,花费832元还是自己掏的腰包。如今,杨波涛看到当时简朴的婚礼留影,仍心存感激:“婚礼虽然简单,但我觉得这是世上最隆重的婚礼。”

今年春节,纪念馆接待了一对年轻的恋人,他们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女孩对男孩说:“我们结婚也一切从简吧,像这样种些树倒是不错的主意。”临走时,女孩告诉工作人员,他们已决定把举办婚宴的钱换成一万棵树苗,染绿一片荒山。

一所中学组织师生参观完杨业功纪念馆,专门进行了一次“说家风”大讨论。不少学生说,纪念馆晒家风,传递正能量,以前觉得“我爸是李刚”很牛,现在觉得“拼爹是耻辱”。(记者席锋宇 通讯员李永飞周献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