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样本·直击改革前沿:责任险如何尽好责

—— 山东省财产保险创新调查(上)

记者 曲哲涵

2014年07月23日0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按:近年来,很多地方与行业开展了“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保险业想借此拓展业务空间,政府管理部门想以之强化安全管理,“共赢”追求下,责任险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过,我国责任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政策尚需完善,数据积累、产品开发能力亟须加强,社会各界保险意识有待提高……各试点作为样本,值得剖析打磨。今年6月,记者到山东探访了当地财产保险行业推出新险种的试点情况,保险业为创新做出的努力令人感佩,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版今日选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两个责任保险创新的案例,以探讨责任险该如何更尽责。

济南开展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

餐饮企业 “舌尖”更安全

在济南,已有4所学校的1700多名中小学生吃上了“有保险”的午餐。

“质量好,价格实惠,关键是配餐公司投了保险。万一发生问题,就算企业赔不起还有保险公司兜底,这让学校和家长都放心。”4所学校之一、山东回民中学的副校长李家生说。

负责配餐的来客佳餐饮有限公司,是济南市第一家主动投保食责险的食品加工企业。在公司的清洗车间,记者看到餐盒在流水线上随着履带转动被反复冲洗。“原来用洗洁精去油,后来保险公司要求我们改用食用碱和热水,确保餐具没有化学残留。我们花了几十万元添置清洗设备。”公司采购部经理郑振说。

“一年交5000元保费,得300万元保障,这钱花得值。企业少了后顾之忧,多了金字招牌。”公司董事长崔立新告诉记者,得益于保险公司对他们原材料采购渠道、食品加工过程以及餐具清洗、外卖包装提出的整改建议,来客佳投保当年就拿下了济南市食品配送行业A级企业称号。“小店有了A级企业的信誉,不愁生意做不大。而且客户也特别看重保险这件事,投保后我们的业务增加了一倍多。”崔立新说。

食责险承保方长安责任保险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李峰介绍,在保险期内,凡被保险人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存在缺陷,导致第三者食用后出现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或因食物中混杂异物导致第三者受伤、残疾或死亡的,保险人都会替被保险人承担合同约定的经济赔偿责任。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会介入投保企业的安全管理,并通过费率浮动强化企业的安全意识。

山东省保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国务院要求开展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以来,山东省已有5家公司开展该项业务,承保单位600余家,为各类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商店、超市、酒店等提供风险保障8亿元。

记者手记

以商业杠杆完善社会治理

“保险连企业用啥洗碗都管,这真是以前没想到的!”在济南的见闻,的确让人对责任保险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补偿的“安全阀”功能印象深刻。

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特别是大面积伤人事故后,肇事者往往无力赔偿。而引入食责险制度后,由保险公司按约支付赔款,按比例从保费中提取的“救助基金”负责特殊情况下的医疗救助,这能把对受害者的补偿与救治落到实处。同时,这一制度还能用费率杠杆管控企业的风险行为——对事故多发者的惩罚性费率可数倍于基础费率。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为控制理赔支出,会派出专业人员持续监督投保企业的安全状况。食品安全成为保险公司和食品企业之间利益博弈的砝码,他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发自肺腑,主动且持久。

目前,“舌尖上的危险”几成痼疾,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府管理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有必要借助商业杠杆提高管理效率,在食品行业推行“质量安全强制责任保险”,总结、完善试点地区的经验,并在政策扶持、舆论引导等各层面,为其参与社会治理开辟坦途。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