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斌
人才——让人放心的硬队伍
“我们是核电站的建设者,最清楚核电站的每个环节。当危难出现时,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第一个出现在事故现场。”
“培养一名合格的核电建设者至少需要十年。”核安全标准要求的特殊性,需要一支具有深厚核安全文化底蕴、稳定性、延续性的核电建设队伍,不是这样的队伍,造出的核电站不可能让人放心。
“中国核建最值得欣慰的就是凝聚力特别强,能打硬仗。”王寿君说。这归功于中国核建拥有一支平均业内从业经验超过20年的管理团队,以及一支规模庞大、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一流的高素质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工人队伍。
曾经在核电事业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核建只抓两项:一个是抓住“以核为本”核心不放,另一个就是抓住人才不放,把从事核工业、核能的人才千方百计留住。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党组书记穆占英,曾执掌中国核建13年。他回忆,那些年尽管困难很多、很大,仍拿出大量精力和财力来加强核电人才的培养,让大家有奔头、有干劲,从而保证了队伍的旺盛士气,“到了中国核电大发展的时机,我们的将士们迅速投入主战场,挥戈征战,大显神威。”
中国核建持续实施创新发展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储备作为未来的底气和信心。到2013年,中国核建已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人,全国技术能手21人,核工业技术能手80人。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在我国即将建设一支规模约300人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力量,其中,有90多人是来自中国核建一线的技能过硬人员,他们将担负“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的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任务”。
“我们是核电站的建设者,最清楚核电站的每个环节。当危难出现时,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第一个出现在事故现场。”王寿君说。
2011年,全球首家“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落户中国核建,已先后两次培训来自20多个国家的47名学员,持续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成员国培养一流的核电建设高级管理人才。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由衷赞扬中国核建:“只有具备建造一流核电站的公司,才能培养全世界一流的核建人才。”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